FRUSICA-2晚期肾癌研究 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二线治疗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牵头的FRUSICA-2研究在会上公布。FRUSICA-2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阳性对照的Ⅱ/Ⅲ期临床研究,会上公布的是其Ⅲ期部分的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234例既往一线VEGFR-TKI治疗进展或不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主要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患者。(摘要号2592MO)
患者随机分配至联合治疗组或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接受呋喹替尼(5 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2周停药1周)联合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对照组则接受研究者选择的阿昔替尼或依维莫司单药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由盲态独立阅片委员会(B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最值得关注。截至2025年2月17日,中位随访16.56个月,BIRC评估的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的中位PFS(mPFS)达22.2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90个月(HR=0.373,P<0.0001),创下晚期RCC二线治疗mPFS的新纪录。
晚期RCC患者TKI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标准治疗方案选择有限,总体的mPFS在6.5~10.0个月,晚期RCC患者二线治疗仍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FRUSICA-2 Ⅲ期研究中,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实现了晚期RCC二线治疗中前所未有的长达22.21个月的mPFS,为晚期RCC患者提供了更优的疗效获益。

机制层面看:呋喹替尼作为高选择性VEGFR-TKI,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信迪利单抗则阻断PD-1介导的免疫抑制,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双药联合应用可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并通过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向免疫激活表型极化、增强T细胞浸润来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实现靶免联合的协同增效,也为本次研究的良好疗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除了在总体人群中观察到显著的PFS获益外,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在几乎所有亚组人群中显示出一致的PFS获益。另外,在其他疗效指标方面也观察到了积极的信号。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达60.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4.3%(HR=0.373,P<0.000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在联合治疗组为23.69个月,相较于对照组的11.33个月也更长。此外,尽管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但联合治疗组已显示出延长的趋势。

安全性方面,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整体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3级TRAE发生率在联合组为59.7%,对照组为48.2%。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中,发生率≥20%的治疗期间TEAEs以蛋白尿、甲状腺功能减退、掌跖红肿综合征为主,未出现非预期的安全性信号,总体可控。

研究者指出,FRUSICA-2 Ⅲ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在晚期ccRCC二线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优势和可靠的安全性。这一靶免联合治疗组合在RCC的二线治疗中获得了接近甚至超越一线治疗的生存获益结果。期待最终OS数据的成熟,为晚期RCC二线治疗领域提供更全面的生存获益证据。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呋喹替尼联合免疫在一线治疗及其他类型肾癌(如非透明细胞癌等)中的应用潜力,以期惠及更多患者群体。
(编译 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