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专家视角

肿瘤耐药里有细菌什么事儿?

发表时间:2017-12-05
作者:王娜

    美国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Bullman等报告的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有很复杂的成分构成,有恶性肿瘤细胞和非恶性细胞,还有微生物;具核梭杆菌是结直肠癌里最常见的细菌。原发肿瘤里有什么细菌,在转移癌里也有这些细菌在“刷脸”,细菌可能跟着肿瘤转移而转移。(Science. 2017年11月23日在线版 doi: 10.1126/science.aal5240)

    既往相关研究

    之前,已有研究发现细菌与多种肿瘤“共存”,学界开始关注细菌是否在肿瘤成因里搞了什么鬼。有队列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内具核梭杆菌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有这种细菌使患者死亡风险上升25%,细菌越多,风险越高。

    有研究显示,具核梭杆菌可直接促进癌细胞增殖并调控肿瘤微环境,为结直肠癌发病推波助澜。上海交大研究者还发现,具核梭杆菌可调节癌细胞的自噬作用,使结直肠癌对化疗出现耐药。以色列和美国研究者通过对肠道肿瘤模型的研究发现,细菌帮肿瘤细胞吞下化疗药,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功不可没”。

    有研究发现,细菌可代谢化疗药物吉西他滨(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使其变成无活性的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这一代谢过程有赖于细菌体内的胞核嘧啶核苷脱氨酶,主要见于γ变形杆菌。(Science. 2017, 357:1156-1160)

    结肠癌小鼠模型中,肿瘤内的γ变形杆菌可诱导吉西他滨耐药性的产生,联合应用环丙沙星可克服这种耐药。吉西他滨是胰腺导管腺癌的常用化疗药物,研究者假设这类肿瘤的瘤内细菌在鼓捣肿瘤耐药。果不其然,研究者发现,检测的113例胰腺导管腺癌中,86例(76%)细菌检测阳性,主要是γ变形杆菌。

    当前研究详情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分析了结肠癌患者的结肠原发肿瘤和肝脏转移瘤标本,发现结肠原发肿瘤组织中携带细菌时,肝脏转移瘤也有同样类型的细菌,两个地方的细菌基因相似度99.9%以上(图1),细菌培养也证实了这一点;结肠肿瘤内无细菌时,肝脏转移瘤总也没有细菌。提示细菌是陪着肿瘤细胞一起远处转移的。将患者的肿瘤组织种植到小鼠体内,发现只有携带细菌的肿瘤才在小鼠体内生长。

    结肠癌移植瘤小鼠应用甲硝唑抗菌治疗,可减少肿瘤内的具核梭杆菌,减缓肿瘤细胞增殖和总体肿瘤生长,肿瘤缩小了近30%;甲硝唑治疗对具核梭杆菌阴性的移植瘤小鼠没有遏制肿瘤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或有必要对消炎药干预作为具核梭杆菌相关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选择进行探讨。

    研究者认为,有可能当肿瘤转移时,细菌也跟着转移,推测细菌是肿瘤在转移部位安营扎寨的帮凶。当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细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除了针对肿瘤的攻克方向,针对汉奸帮凶的肃清也是值得探讨的。 

     (编译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