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维持化疗添佐证
韩国研究者报告,接受紫杉醇+吉西他滨方案化疗获得疾病控制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后续接受该方案维持治疗可获得较好转归。不过治疗带来的肿瘤消退和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应该与治疗带来的毒性反应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权衡,即便是延长化疗时间的确可带来生存获益。(J Clin Oncol. 2013年4月8日在线版)
研究者分析了213例接受初始6周期紫杉醇+吉西他滨一线治疗获得疾病控制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该方案维持治疗或观察,直至疾病进展。中位随访33个月,维持治疗组接受了额外6周期的化疗。
结果显示,维持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较长(7.5个月 vs. 3.8个月),随机后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显著较高(59.7% vs. 36.0%),中位总生存期也较长(32.3个月 vs. 23.5个月)。维持治疗组3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61.0% vs. 0.9%)。
年龄50岁以下或绝经前患者的维持治疗的无进展生存获益更显著。研究者认为这很重要,因为约半数患者为绝经前和年轻患者,肿瘤生物学行为侵袭性较强,细胞毒药物化疗比较有必要。
该研究结果有望用于当前临床实践,不过鉴于该研究中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已获得较好疗效,因此一线化疗的作用及其治疗时间可能对患者总生存是有关键性影响的。不过该研究结果佐证了此前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该分析显示维持化疗有明确获益,可为患者带来有临床意义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获益。
美国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Andrew D. Seidman教授述评指出,该研究结果中比较有价值的是,明确了一小拨患者即年轻、激素受体阴性、侵袭性较强的患者,可从维持化疗中更大程度获益尽管有一定的毒性反应,这比较重要。因为一旦晚期乳腺癌患者开始化疗后,转为观察或延迟治疗都不是好的策略,化疗累积毒性可能消磨继续治疗的热情。不过未来还是应该致力于发现耐受性更好的、更智能的、靶向性更强的药物治疗,来延续化疗诱导的缓解。不过该研究还是提供了证据支持,对那些接受联合方案化疗有效的患者继续维持治疗。
(编译 杨怡)
yes'; c'�
:gx%�`+� font-size:9.0000pt; font-family:'方正报宋_GBK'; " >),患者总生存较短(22.1个月 vs. 25.4个月,HR=1.53,95%CI 1.03~2.27,P=0.035)。联合西妥昔单抗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79% vs. 63%,P=0.004)。最常见的3~4级毒性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11% vs. 16%)、中性粒细胞减少(12% vs. 19%)、疲劳(20% vs. 19%)和吞咽困难(27% vs. 29%)。
(编译 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