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血液系统肿瘤

4因素模型识别依鲁替尼失败风险增高者

发表时间:2020-10-1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Ahn等报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初始4因素模型可识别出依鲁替尼治疗失败风险增高者,此类患者可考虑接受临床试验。(J Clin Oncol. 2020年10月7日在线版 DOI: 10.1200/JCO.20.00979)

    随机试验证实,依鲁替尼为主的疗法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优于化学免疫疗法。依鲁替尼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能因患者亚组而异。因此需要临床工具用于预后和风险分层。该研究自Ⅱ期和Ⅲ期试验中纳入依鲁替尼治疗的患者构建发现数据集,并细分为发现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外部验证队列包括84例患者,来自研究者发起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者使用PFS和总生存期(OS)为终点,纳入18个治疗前参数进行单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了4个因素构建预后模型,且均在内部队列和外部队列中获得验证。

    结果显示,与更差的PFS和OS相关的独立因素为TP53畸变、既往治疗、β-2微球蛋白≥5 mg/L和乳酸脱氢酶>250 U/L。这4个因素每一个在预后模型中都计为1分,并将患者分为三个风险组,3~4分为高危组,2分为中危组,0~1分为低危组。全部患者804例,高危、中危、低危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47%、74%和87%(P<0.0001),3年OS率分别为63%、83%和93%(P<0.0001)。当单独应用该模型于初治患者和复发/难治患者时,仍有重要意义。在外部队列84例患者中,BTK和PLCG2突变接受了横断面检查和进展时检查。突变的累积发生率与模型高度相关。在外部人群中,高危组中有17%发生了Richter转化,低危组则无此转化。

    (编译 赵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