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肠癌筛查年龄提前可降低肠癌死亡率

发表时间:2025-07-24

    中国台湾大学医学院陈秀熙等基于中国台湾省超过26万人随访17年的数据研究显示,与从50岁才开始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筛查相比,从40岁开始每两年一次的FIT筛查(50岁后仍坚持),可以将肠癌的发生率降低21%、死亡率降低39%。(JAMA OncoL. 2025年6月12日在线版)

    研究提示,将FIT筛查年龄提前到40岁,可进一步降低肠癌发生和死亡风险,有望降低我国肠癌负担。近年来,由于高热量食物摄入、加工红肉消费、久坐生活方式和早期抗生素暴露等因素,肠癌年轻化的趋势在加剧。其中,40~49岁年龄段的增幅最为显著。

    379-380期(完成)-38.jpg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部分国家或地区已将FIT筛查的推荐年龄降低至45岁。研究者注意到,这些推荐主要基于对50~75岁年龄组既往筛查经验的建模研究外推,并非来自对40~49岁成年人开展的随机试验或队列研究的实证数据。

    该研究于2001~2009年期间,在中国台湾省的部分城市邀请了501 039名40~49岁成年人,参与基于社区的结直肠癌筛查。最终53 142人接受50岁之前的筛查,其中39 315人接受了早期和常规筛查(50岁前和50岁后都筛查),13 827人仅接受了早筛;剩余
    447 897人未在50岁前接受FIT筛查,其中223 810人仅接受了常规筛查(50岁后筛查),224 087人未接受常规筛查。

    研究的随访时间持续到2019年底。研究者主要分析了接受早筛和常规筛查39 315人,以及仅接受常规筛查22 3810人的数据。两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7.4年和17年。

    结果显示,50岁才开始的常规筛查组肠癌发病率为42.6/10万人年,死亡率为7.4/10万人年;而40岁开始的早筛组肠癌发病率为26.1/10万人年,死亡率为3.2/10万人年。简单来说,与从50岁开始筛查相比,从40岁开始筛查(50岁后继续筛查),分别使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39%和21%。

    379-380期(完成)-37.jpg

    从获益程度来看,从40岁开始早筛并在50岁后持续筛查的受试者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低,随后是50岁时开始筛查的受试者、从40岁开始早筛但在50岁后未持续筛查的受试者,最后是未进行定期筛查的受试者。

    研究者计算出,当筛查从40~49岁开始时,每预防1例肠癌所需筛查的参与者数量为1548,而当筛查从50岁开始时,该数量为2079。研究者认为,这些发现证实了FIT在这一年轻人群中的有效性,并支持将筛查起始年龄下调。 (编译 赵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