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肺癌大会

发表时间:2015-09-23

    第十六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日前在美国丹佛盛大开幕,WCLC为全球肺癌领域盛会,两年一届,全球肺癌领域重要研究进展和理念更新每每让人耳目一新。

    吴一龙教授荣获

    IASLC杰出科学奖

    大会开幕式上,IASLC执行总裁Hirsch教授宣布,今年的IASLC杰出科学奖授予吴一龙教授。获此殊荣的吴一龙教授表示,获奖感到的是出奇的平静,倒是年轻的肺癌患者一句“我们需要你,需要你们的研究”深深感动他:当看到患者渴求的眼光,还有什么比此更为激励、更感到肩膀上沉沉的责任呢?

    中国专场闪耀WCLC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肺癌联盟联合举办的中国专场成为大会的亮点,大吸眼球、广博好评,“中国好声音”唱响国际学术舞台。中国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中国分子检测的现状和特点、中国本土的药物研究、中国肺癌的早诊、亚洲特别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作为美国本土举行的国际会议上的双语翻译专场,丰富的学术内容、匠心独运的安排、货真价实的“中国料”、热烈活跃的气氛,令与会的国际同道欲罢不能!

    今年WCLC中国专场为什么这么火爆?吴一龙教授指出,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IASLC主席TonyMok、执行总裁Fred和吴一龙教授,在一间小办公室,用手机连线在中国的白春学和IASLC办公室,举行了一场深度讨论,决定主题必须是中国的但又是开放的且对老外有吸引力的,演讲者必须是这方面有一手经验的。然后从200多篇中国投稿中由7位专家盲审挑出3篇来进行讨论。为了减少语言障碍对交流的影响,增设了双语翻译,但后来看可能没必要,演讲者都用流利英语演讲,现场也没见到要拿同声翻译设备的。最重要的一点,特意将IASLC领导团会议延后一天,以便Tony和吴一龙教授能全程参加中国专场。吴教授指出,真的要感谢IASLC背后作出的这些努力和工作,中国专场才有这么好的效果。

    吴一龙教授在专场讨论总结中提了这样的观点:EGFR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精彩的故事还在后头。“今天的EGFR突变专场,呈现了许多诠释我观点的研究结果。首先是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院长,报告了亚洲的一项研究;吉非替尼(易瑞沙)+培美曲塞(力比泰)对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有EGFR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结果不错,双药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约15个月,明显优于吉非替尼单药的10个月左右。这项研究代表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我们对有突变的患者目前的结果不满意,总是想更优化争取更长的生存期。从FASTACT开始,靶向药物和化疗以不同方式联合的研究就不断进行。程院长报到的研究的特点,就是在一线中把副作用最大的铂去掉,显然,这会大大减少副作用和毒性,显然也是最大的争议,将一线化疗的基石——铂去掉的依据何在?是否会导致疗效的降低同时影响了后续治疗上的排兵遣将呢?当然,目前该研究只是一项Ⅱ期研究,这意味还需要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该研究和靶向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来确认。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因为这里才有更多的突变患者。日本在这方面已走在中国的前面,期望程颖院长能在这方面赶超日本为中国争光。”

    免疫治疗仍是热点

    今天WCLC大会亮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免疫治疗仍然最热,与ASCO结果比较,简言之特点有三:鳞癌二线治疗更长久的结果公布,一致性相当好,隐约可见疗效平台的出现;二是初试一线治疗,不管是单药还是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治疗,有不俗的表现;三是PET/CT疗效评价可能更恰当。

    第8版肺癌分期公布

    第8版肺癌分期在WCLC公布,全球共贡献了9万多病例进行细致分析模拟分组最终形成了这个新分期。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对新分期作出了来自中国的唯一贡献。吴一龙教授说:“一个小组做前瞻性登记,那种细致繁琐反复的工作,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中国唯一的分期委员会委员,多次长途洲际奔波参与深入讨论,最终修成正果,虽累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