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时代第一项化学预防研究折翼
有口腔癌前病变的人群,是发生头颈鳞癌(HNSCC)或口腔癌的高危人群。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上皮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许可用EGFR抑制剂来化学预防。由此开展的第一项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了,这是第一项癌症预防的精准医学临床试验。
该项代号为EPOC的研究显示,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用于预防口腔癌发生似无效。(JAMA Oncol. 2015年11月5日在线版)
EPOC为何折翼?
该研究在入组患者时除选有癌前病变者,还通过活检检测分子表达谱,精选了有杂合性缺失(LOH)人群。或许正是因为将LOH作为入组标准,导致该研究失败。LOH是预后标志物,目前尚无临床前证据显示LOH可作为厄洛替尼治疗的预测标志物,EGFR基因拷贝数也如此。
精准化学预防极具前景,虽然厄洛替尼化学预防口腔癌失败了,但对今后此类研究的开展仍有提示作用。匹兹堡大学癌症中心的Julie E. Bauman教授评论指出,毕竟该研究前瞻性地验证了针对经分子标志物选择的高危人群,及将无癌生存期作为终点指标的临床试验可行性,或开启HNSCC化学预防类临床试验的先河。
EPOC研究的详情
该研究入组375例有LOH检测结果的受试者(有无口腔癌均可),150例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被随机分入厄洛替尼组和安慰剂组接受为期1年的治疗,无LOH的受试者接受观察直至进展为口腔癌。厄洛替尼组受试者的用药剂量为150 mg/d,允许视不良反应情况减量至100mg/d或50 mg/d。
中位随访35个月。厄洛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受试者的3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70%和74%(HR=1.27,95%CI 0.68~2.38;P=0.45)。亚组分析显示,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EGFR基因拷贝数升高对厄洛替尼组受试者的生存无显著影响。LOH阳性受试者及无LOH受试者的3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87%和74%,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证实LOH为预后标志物。
EPOC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William N. William教授表示,研发化学预防药物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区分患癌风险最高的人群,并非所有癌前病变都进展为口腔癌,通过分子标志物检测或可帮助锁定最高风险人群。该研究显示LOH可作为一种癌症风险标志物及用来判断预后的指标。
EPOC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Bauman认为:该研究若要成功需要克服三点阻碍。首先是定义出需要干预的患癌高危人群,其次是无癌人群长期给予毒性药物,最后是将临床前研究结果成功转化到临床实践。虽然该研究在攻克第一障碍成功了,但无法攻克后两个障碍导致试验失败。
(编译 王利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