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肿瘤空洞提示预后不良
日本近畿大学医学部胸外科Kenji Tomizawa等报告,在可切除的病理分期为Ⅰ~ⅡA期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肺癌空洞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存在肿瘤空洞的患者给予更严密的随访。(Lung Cancer. 2017年8月4日在线版)
在早期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肿瘤空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不清楚。在具有肿瘤空洞的病理分期为Ⅰ~ⅡA期(依据第八版的肺癌TNM分期)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为了明确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本研究入组于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接受肺切除术的602例病理分期为Ⅰ~ⅡA期原发性肺癌的患者,并分析了肿瘤空洞的情况。肿瘤空洞的定义为在原发肿瘤内存在的空腔。
结果显示,在602例中共有59例患者存在肿瘤空洞(10%)。相较无肿瘤空洞的患者,这些患者存在如下特征的频率更高: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高(≥5 ng/ml,P=0.027),间质性肺炎(P=0.0001),在FDG-PET扫描中具有更高的SUVmax值(≥4.2,P=0.023),肿瘤位于下叶(P=0.024),肿瘤较大(>3 cm,P=0.002),累及血管(66% vs 17%,P<0.0001)以及病理类型为非腺癌(P=0.025)。存在肺癌空洞的患者的总生存率更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和81%(P<0.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空洞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且也是重要因素(HR=1.76,95%CI 1.02~3.10;P=0.042)。
(编译 赵大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