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肥胖与较低的癌症筛查率相关
美国Metamor研究所Corpodean等报告,重度肥胖与指南推荐的癌症筛查率的显著降低相关。与体质指数(BMI)为18.5~29.9 kg/m2的成年人相比,BMI≥50.0 kg/m2的成年人不太可能接受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但更有可能完成粪便潜血检查。(JAMA Netw Open. 2025; 8: e2532402.)
肥胖是癌症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并与更差的结局相关。然而,尽管肥胖率上升,但肥胖严重程度对坚持常规筛查的影响尚未得到研究,这限制了有针对性干预的开展。
为了研究肥胖严重程度的恶化与较低的癌症筛查率是否相关,该项横断面研究使用了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数据(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纳入有BMI数据的美国成年人(年龄≥18岁)。癌症筛查包括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大便潜血检查(FOBT)、巴氏检查、乳房钼靶检查和PSA检查,其开展基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相应年份的推荐。

参与者被按照BMI情况分为5个组,依次为18.5~29.9 kg/m2组(参照组)、30.0~34.9 kg/m2组、35.0~39.9 kg/m2组、40.0~49.9 kg/m2组和≥50.0 kg/m2组。身BMI小于18.5 kg/m2的个体被排除在外。
研究根据年龄、性别和自我报告的种族/民族进行校正,采用加权泊松回归模型估计风险比值(RR)和95%置信区间(CI)。
结果显示:研究样本包括
2 057 52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5.5岁±17.9岁;女性占54.9%,男性占45.1%;黑人占8.0%,西班牙裔占7.8%,白人占77.2%,其他种族和族裔占7.0%;平均BMI为28.2 kg/m2±2.5 kg/m2,其中18.5~29.9 kg/m2组、30.0~34.9 kg/m2组、35.0~39.9 kg/m2组、40.0~49.9 kg/m2组和≥50.0 kg/m2组患者占比依次为69.2%、18.9%、7.3%、3.9%和0.7%。
各BMI亚组的癌症筛查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巴氏检查而言,BMI 30.0~34.9 kg/m2与更高的筛查率相关(RR=1.00,95%CI 1.00~1.01),≥50.0 kg/m2与显著降低的筛查率相关(RR=0.98,95%CI 0.97~0.99)。乳房钼靶检查率随着BMI的增高而下降,其应用率从30.0~34.9 kg/m2组的76.8%(95%CI 76.4%~77.2%)下降到≥50.0 kg/m2组的70.7%(95%CI 69.0%~72.4%),但校正后未观察到该相关性。
FOBT应用率随着BMI的增高而稳步增加,并在≥50.0 kg/m2组达到峰值(RR=1.13,95%CI 1.06~1.19)。PSA检查的应用率在个亚组中趋势迥异,在30.0~34.9 kg/m2组表现为正向的趋势(RR=1.02,95%CI 1.01~1.03),但在40.0~49.9 kg/m2组则表现为负向的趋势(RR=0.94,95%CI 0.92~0.97)。
对于乙状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检查,增高的应用率与BMI 30.0~34.9 kg/m2(RR=1.02,95%CI 1.02~1.03)和BMI 35.0~39.9 kg/m2(RR=1.03,95%CI 1.03~1.04)相关,但显著降低的应用率与BMI ≥50.0 kg/m2(RR=0.92,95%CI 0.89~0.95)相关。
研究者认为:这些发现强调了需要有针对性的、以公平为重点的策略来改善肥胖个体的癌症筛查。 (编译 黎国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