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化疗患者 风险模式导向的预防性止吐方案

发表时间:2015-12-17

    加拿大Ottawa医院Mark Clemons等报告的随机临床研究显示,相比于内科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法,风险模式导向的预防性止吐方案对急性期及延迟期化疗导致恶心呕吐控制更佳。(JAMA Oncol.2015年11月12日在线版)

    虽然很多以患者为中心的因素都与化疗导致恶心呕吐(CINV)的风险有关,但是在制定止吐方案时,这些因素都很少作为考虑的对象。

    该研究旨在在早期乳腺癌化疗患者中,比较风险模式导向的预防性止吐方案和内科医生的选择,是第一次在两个渥太华专科癌症治疗中心进行的研究。共纳入2012.4.10-2014.9.2在治疗中心接受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324名,化疗方案均为环磷酰胺(CTX)及一种蒽环类药物。患者被随机分为风险模式导向(RMG)组(n=154)及内科医生选择(PC)对照组(n=170)。RMG组的患者在每周期的化疗前按照CINV的低危或高危进行分类,并对她们的止吐治疗做相应的调整。

    CINV低危的患者进行标准的地塞米松和一种5-HT3拮抗剂的治疗,对于CINV高危的患者,需根据她们的风险等级,进行阿瑞匹坦治疗,并可以考虑辅以奥氮平进行治疗。PC对照组的患者则是根据经治内科医生的判断服用止吐药进行治疗。

    主要终点为治疗后急性期(治疗后的第一个24小时)及治疗后延迟期(治疗后的第2-5天)恶心及呕吐的控制情况。

    结果显示,RMG组总的化疗周期数为497,PC对照组总的化疗周期数为551。与PC对照组相比,RMG组在治疗后急性期有更多患者没有出现恶心(53.7% vs 41.6%, P<0.001)及呕吐(91.8% vs 82.2%, P<0.001)。同样的,RMG组在治疗后延迟期也有更多患者没有出现恶心(39.6%vs 30.7%, P=0.01)及呕吐(87.1%vs 78.0%, P<0.001)。

    (编译 司婧 黄乃思 审校 吴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吴炅教授述评:

    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中,往往含有高致吐性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效预防和管理呕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传统的基于医生经验选择的治疗策略,根据呕吐风险评估的相关处理,能够极为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呕吐和迟发型呕吐的发生率。在众多乳腺癌辅助治疗患者中,引入这一有效的评估管理方法,必将有效减少化疗相关的副反应,同时,也可以避免在一些低度风险患者中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