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液态活检”是否是解决耐药的一把“金钥匙”

发表时间:2016-07-15

    本次大会同时公布了另一项 III期临床研究PALOMA-3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比较Pal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P+F)与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 (F) 治疗既往内分泌治疗失败的绝经前/后HR+/HER-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同时评估血清ctDNA中ESR1突变状态与Palobciclib敏感性的关系。该研究从521例入组PALOMA-3的患者中收集396例患者基线时血清样本,检测外显子5、7、8的12个ESR1配体结合域的突变。

    结果显示,既往内分泌治疗失败的HR+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ctDNA中存在高比例的ESR1突变。ESR1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5.7个月和 9.2个月(P=0.0572)。不论是否存在ESR1突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都能从P+F的治疗中显著获益(ESR1野生型9.5个月 vs.3.8个月;ESR1突变型9.4个月 vs.4.1个月)。

    (编译 杜丰 审校 袁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袁芃 徐兵河 教授述评:

    ESR1突变是近期发现的与乳腺癌激素治疗耐药相关的位点,这些突变将ESR1转换为促癌基因。它们将ER锁定在一种永久激活的状态,因此无需雌激素就可以驱使肿瘤细胞生长。这解释了这些肿瘤会对芳香化酶抑制剂产生耐药的原因。

    本研究中野生型患者mPFS较突变组患者延长,接近统计学差异,提示ESR1突变可能是影响HR+转移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但由于本研究中没有设置不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因此无法确定ESR1是否为含氟维司群治疗的疗效预测因素。

    同时亚组分析发现,不论是否存在ESR1突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都能从P+F的治疗中显著获益,提示是否携带突变并不能预测P+F的疗效。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106例ESR1突变的患者既往都接受过AIs的治疗,而仅接受TAM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ESR1突变,提示ESR1突变存在一定药物选择性。

    AIs治疗属于雌激素剥夺疗法,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TAM和氟维司群)的治疗机制不同。ESR1突变对不同治疗方式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别。此外,本研究选择的检测方法是Sysmex Inostics,这一基于BEAMing技术的方法,本质上是传统PCR法的升级。本研究数据显示其与droplet digital PCR的一致性达到94.1%,提示其在检测少量的特定位点突变上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