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鼻咽癌研究成果有望改变临床实践
在6月5日上午的头颈部肿瘤专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的张力教授作了题为“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 (GP) versus 5-FU plus cisplatin(FP)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carcinoma (NPC): Results from a phase III study GEM20110714”的大会报告(Oral Presentation)。这是迄今全球首个在ASCO大会上报告的晚期鼻咽癌临床研究,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缺乏标准化疗方案
鼻咽癌是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地区非常常见的肿瘤。对于早期和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标准的治疗方案是同期放化疗,并且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提供证据支持。鼻咽癌治疗失败的原因绝大多数是远处转移,其预后非常差,是目前限制鼻咽癌诊治提高的重要障碍。
由于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化疗至今没有标准,多数凭经验方案,比如最常用的5-FU联合顺铂方案。但5-FU治疗存在明显的弊端,5-FU治疗持续静脉灌注,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并且有静脉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另外还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张力教授主导的GEM20110714试验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张力教授领衔开展GEM20110714研究
GEM20110714研究是一项全球首次评价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一线化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张力教授是该试验的主要研究者(PI)。从2012年2月到2015年10月,全国22家中心参与这项研究。
研究共纳入362例初诊转移或者根治性放化疗复发的鼻咽癌患者,按1:1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或者5-FU联合顺铂组(FP组)。
结果显示,相比FP组,GP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明显延长(7.0个月对5.6个月,P<0.001),疾病进展风险下降了45%。治疗组的客观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64.1%对42.0%,P<0.001),疾病控制率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瀑布图则显示GP组的肿瘤靶病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FP组。
同时,会场上张力教授还公布了初步的生存数据。结果提示,相比FP组,GP组的中位总体生存期(OS)显著延长(29.1个月对20.1个月,P=0.002),死亡风险下降了38%,我们期待该研究进一步的生存随访结果。
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相似的,但在不良反应导致治疗停止方面FP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P组(8.1%对3.3%,P=0.006)。两组的毒性谱略有不同;GP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3~4级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而FP组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炎。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最大临床研究。张力教授所主导的该项研究将确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作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张力教授在大会上的多项研究成果
一年一度的ASCO 年会汇聚了全球临床肿瘤学的各路精英,被公认为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术会议。今年ASCO年头颈部肿瘤专题的大会发言部分共选出8个本年度最重要的临床研究。
张力教授本次受邀发言代表着我国鼻咽癌临床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利用中国特有的癌种,自主设计大型临床试验,中国研究者将研究结果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值得骄傲!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张力教授继2012年INFORM研究登上ASCO讲台后的第二次登台了,并且是跨界研究。据悉,张力教授课题组今年在ASCO除了这篇口头报告以外,另外还有3个壁报(poster)入选,其中一项还获得ConquerCancer Foundation Merit Award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洪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