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Obinutuzumab的疗效更好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Laurie H Sehn等报告:与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相比,Obinutuzumab(GA101)联合苯达莫司汀然后Obinutuzumab维持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前期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方案治疗后复发/耐药患者的新选择。(Lancet. 2016年6月23日在线版)
对于前期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未能获得较好疗效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而言,后续治疗选择少,预后差。Obinutuzumab(GA101)是首个糖基化的Ⅱ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该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GADOLIN研究)自欧洲、亚洲、美国北部及中部14个国家的83个医院和社区站点入组患者,探索了Obinutuzumab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为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对利妥昔单抗耐药、且CD20阳性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8岁)。根据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利妥昔单抗耐药型,既往治疗次数和地理区域进行随机分组(1︰1),患者分别接受诱导治疗或苯达莫司汀单药方案治疗。诱导治疗每4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6个周期,具体方案为:Obinutuzumab 1000 mg,d1、8、15,第1个周期;d1,第2~6个周期。苯达莫司汀每日90 mg/m2;d1~2,第1~6个周期。苯达莫司汀单药方案为:120 mg/m2 /d,d1~2,6个周期。在Obinutuzumab联合苯达莫司汀组中,无进展患者接受长达2年的Obinutuzumab维持治疗(每2个月1000 mg)。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所有随机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安全性。
结果显示:共纳入396例患者,其中诱导组(194例)和苯达莫司汀单药组(202例);两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1.9个月(IQR:12.1~31.0个月)和20.3个月(9.5~29.7个月)。联合苯达莫司汀组患者的PFS较苯达莫司汀单药组的明显延长,中位PFS分别为尚未达到(95%CI 22.5个月至不可估)和14.9个月(95% 2.8~16.6个月;HR=0.55,95%CI 0.40~0.74,P=0.0001);3~5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8%(132/194例)和62%(123/198例);两组最常见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3% vs 26%)、血小板减少症(11% vs 16%)、贫血(8% vs 10%)和输注相关不良反应(11% vs 6%);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33%;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率均为6%。其中,Obinutuzumab联合苯达莫司汀组有3例(25%)死亡为治疗相关,而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组为5例(42%)。
(编译 李璐 周莉莉 审校 侯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