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乳腺癌

一线治疗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还是联合紫杉醇?

发表时间:2016-10-09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Christoph Zielinski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BEV-PAC)方案有着更好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BEV-CAP)对局部复发或转移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改善不劣于BEV-PAC方案,同时有着较好的耐受性。(Lancet Oncol. 2016年8月5日在线版)

      目前,BEV-CAP和BEV-PAC这两种方案在欧洲被广泛用于局部复发/转移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但这两种方案在OS方面的效果依旧尚不明确。为此,Zielinski等开展了这项非劣效性的、开放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TURANDOT研究)。

      入组条件为:年龄≥18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0~2分;所有患者均为HER2阴性的局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出现局部复发/转移后未接受过化疗。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接受BEV-PAC方案(第1、15天静脉注射10 mg/kg贝伐珠单抗,第1、8、15天静脉注射90 mg/m2紫杉醇,每4周为1个周期)或BEV-CAP方案(第1天静脉注射15 mg/kg贝伐珠单抗,第1~14天口服1000 mg/m2卡培他滨,每日2次,每3周为1个周期),直到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撤销同意。分层因素包括国别、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情况以及绝经情况等。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通过分层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否定BEV-CAP疗效较差的假设(HR≥1.33),从而证明一线使用BEV-CAP的总生存不劣于BV-PAC。

      2008年9月10日至2010年8月30日,共有564例患者参与了该项临床试验。最终入组患者531例,BEV-PAC组266例,BEV-CAP组265例。进行最终的生存分析时,BEV-PAC组有69%(183/266例)患者死亡;BEV-CAP组有76%(201/265例)患者死亡。

      结果显示,BEV-PAC组和BEV-CAP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0.2个月(95%CI 25.6~32.6个月)和26.1个月(95%CI 22.3~29.0个月)。分层HR值为1.02(97.5%RCI -∞~1.26,P=0.007),达到无劣性标准。然而,分层分析的结果与非分层分析的结果并不一致。非分层Cox分析中的HR值为1.13(97.5%RCI -∞~1.39,P=0.061),未达到无劣性标准。而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结果又均与分层分析的结果一致。Brodowicz指出,结果矛盾的其本原因可能在于各亚组间的异质性。

      BEV-PAC组患者的1年OS率为81%,BEV-CAP组为79%;5年OS率分别为21%和1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9个月和8.1个月,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分层HR=1.32)。

      BEV-PAC组和BEV-CAP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和25%。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BEV-PAC vs BEV-CAP:19% vs 2%)、手足综合征(<1% vs 16%)、外周神经病变(14% vs <1%)、白细胞减少(7% vs <1%)和高血压(4% vs 6%)。仅在BEV-PAC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研究者指出:虽然与BEV-CAP组患者的PFS要次于与BEV-PAC组,但在最终的OS分析中BEV-CAP方案的疗效并不劣于BEV-PAC方案。因此,他们建议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OS、个体化治疗的优先级别以及治疗风险等预测因素。

      (编译 韩光 审校 于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