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癌高危肝硬化患者中 肝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的肝癌检出率更高
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的Kim SY等报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在肝细胞癌高危的肝硬化患者中,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较超声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更低的假阳性率。并且在磁共振检测的病灶中,大部分为极早期肝细胞癌,由此患者可能获得更多的治愈机会和生存获益。但磁共振监测是否可降低高危患者并发肝细胞癌后的死亡率仍需进一步研究。(JAMA Oncol. 2016年9月22日在线版)
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影像检查以防肝细胞癌的发生,目前推荐的监测方法是每6个月接受一次超声筛查。然而,超声发现早期肝癌的敏感性并非最佳。对于肝癌高危肝硬化患者,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可以检测到更多超声遗漏的病灶。
该研究旨在明确肝细胞癌高危肝硬化患者中超声对比磁共振的肝细胞癌检出率。
2011年11月至2014年8月,该研究入组407例肝细胞癌高危的肝硬化患者,预计的每年肝细胞癌发生风险大于5%。这些患者在三级医院接受了1~3次的、每年两次的超声筛查和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的同时筛查。所有患者在研究结束6个月后均接受动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随访。肝细胞癌确诊基于组织学检查结果和(或)典型的肝细胞癌CT征象。
研究者比较了超声和磁共振的肝细胞癌检出率和假阳性率。共有407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硬化患者接受了1100次超声和磁共振配对检查。其中43例患者被诊断出肝细胞癌:1例仅由超声诊断,26例仅由磁共振诊断,11例由超声和磁共振同时诊断,5例患者两种检查均漏诊。磁共振的肝细胞癌检出率为86.1%(37/43),显著高于超声的检出率27.9%(12/43,P <0 .001)。磁共振的假阳性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3.0% vs 5.6%,P=0.004)。在4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32例(74.4%)为极早期肝细胞癌(小于2 cm的单个结节),29例(67.4%)接受根治性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86.0%)不劣于未患肝细胞癌的患者(94.2%;HR=2.26,95%CI0.92~5.56,P=0.08)。
(编译 赵佳 审校 张凌云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凌云 刘云鹏教授述评:
原发性肝癌恶性度高,患者的预后差。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治显得尤为重要。在肝癌高风险肝硬化患者中,针对目前超声检查敏感性较低的不足,该前瞻性研究首次以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作为肝癌的筛查手段,证实其在特定高危人群的早期尤其是极早期肝癌的筛查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超声。本研究设定肝细胞癌确诊基于组织学检查结果和/或典型的CT征象,但由于CT的敏感性低于MRI,且病理学确诊率不足一半,因此可能低估了肝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筛查肝癌的敏感性;肝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早期诊断是否能转化为患者的生存获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