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辅助治疗结直肠癌无获益

发表时间:2016-11-23

      英国牛津大学的Kerr RS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非选择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在单药卡培他滨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不能带来获益,因此不推荐应用。(Lancet Oncol. 2016年9月19日在线版)

      抗血管新生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疗效。该研究旨在确定贝伐珠单抗在辅助治疗中是否可提高原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

      QUASAR2研究是一项开放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在7个国家的170家医疗机构开展,招募的患者年龄≥18周岁,WHO体能评分为0~1分,接受过潜在的根治性切除手术,组织学证实为Ⅲ期或高危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患者按1︰1的比例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8个周期3周方案的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口服1250 mg/m2,每日两次,14天后间歇7天),另一组接受相同方案卡培他滨治联合16个周期贝伐珠单抗的治疗(7.5 mg/kg,每一周期的第一天静脉注射90分钟以上)。采用电脑生成的最小随机化方法,按年龄、疾病分期、肿瘤位置以及国家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无病生存,在意向性人群中进行评估。随机后至少接受一个周期治疗的患者将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研究在ISRCTN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码为ISRCTN45133151。

      自2005年4月25日至2010年10月12日,1952例患者符合条件入组,其中1941例拥有可评估的数据(单药卡培他滨治疗组968例,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组973例)。中位随访时间4.92年(IQR:4.00~5.16年)。3年无病生存率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在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组为75.4%(95%CI 72.5%~78.0%),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组为78.4%(95%CI 75.7%~80.9%;HR=1.06,95%CI 0.89~1.25,P=0.54)。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其中单药卡培他滨治疗组963例中有201例(21%),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组959例中有257例(27%),其次是腹泻(102例vs 104例);加用贝伐珠单抗后,各级别的高血压(320例vs 75例)、蛋白尿(197例vs 49例)、伤口愈合问题(30例vs 17例)均有所增加。研究共记录571起严重不良事件(单药卡培他滨治疗组221例,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组350例),大多数为胃肠道(245例)或心血管(169例)不良反应。23例患者在随机化6个月内死亡,考虑与治疗相关,其中单药卡培他滨治疗组8例,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组15例。

      (编译 成宇 审校 刘静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静 刘云鹏述评:

      QUASAR 2研究是继AVANT和NSABP C-08之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领域的又一探索。同之前的结果类似,在辅助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不能给结直肠癌患者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该研究的整体结果虽为阴性,但仍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第一,研究于2005年开始入组,根据当时的治疗指南,即使是高危Ⅱ期和Ⅲ期肠癌采用单药卡培他滨作为辅助化疗骨架也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看来这一化疗方案显然较弱,而贝伐珠单抗的加入也没能带来额外获益,相比AVANT和NSABP C-08这两个含奥沙利铂方案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了贝伐珠单抗在辅助治疗领域的无效性。

      第二,研究虽然整体阴性,但在探索性分析中发现,微卫星不稳定人群及微卫星稳定伴血清游离CD31高表达的亚组中,贝伐珠单抗似乎能带来获益。然而这些亚组并非预设,结果仅供后续临床研究设计参考。特别是微卫星不稳定这一亚组,在NSABP C-08研究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

      总体来说,虽然QUASAR 2研究因种种原因提前关闭(入组缓慢,AVANT研究阴性结果的公布),导致整体样本量减少,进而削弱了检验效力,但结合目前的这三项阴性研究结果,贝伐珠单抗在非选择肠癌人群辅助治疗领域的大门可能应该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