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增加内分泌功能异常风险
一项meta研究显示,接受抗PD-1抗体和CTLA-4抑制剂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和下垂体炎的风险较高。(JAMA Oncol. 2017年9月28日在线版)
这些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可能致命,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带来的这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尚不清楚。该meta分析是第一项探讨PD-1、PD-L1、CTLA-4抑制剂或联合治疗的内分泌毒性反应发生率的研究。临床医生应对这些毒性引起重视,以便在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期间较好地对其进行监测。总体来讲,联合治疗的内分泌毒性反应发生率更高,甲状腺异常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毒性反应,推荐在最初5疗程免疫治疗期间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研究者共分析了38项随机临床研究中7551例患者数据,这些研究探讨了目前已获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疗效,这些实体瘤中最常见的是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免疫治疗方案包括PD-1抑制剂纳武单抗或派姆单抗、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联合用药。
与CTLA-4抑制剂单药相比,联合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减退(OR=3.81, P<0.001)、甲状腺功能亢进(OR=4.27, P=0.001)风险更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在PD-1抑制剂治疗患者中发生风险也高于CTLA-4抑制剂治疗者(OR=1.89,P=0.03);PD-1抑制剂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风险高于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OR=5.36,P=0.002)。与CTLA-4抑制剂相比,PD-1抑制剂治疗有较低的下垂体炎风险(OR=0.29,P<0.001),联合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较高(OR=2.2,P=0.001)。
该meta分析一个局限性是基于研究而非基于患者数据,从而不能明确内分泌不良反应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的影响、基线甲状腺或下垂体功能情况、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等,各研究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监测各不相同,可能影响报告上来的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过尽管有这些不足,该分析研究还是提供了很精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发生率。基于这些结果,研究者推荐在至少最初5疗程免疫治疗每次开始前,进行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的监测。
(编译 邓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