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随机试验中PFS或OS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研究终点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4-12-15
作者:李馨 刘静 刘云鹏

    在一线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已被证实可作为总生存时间(OS)的替代终点指标。但近十年来,由于mCRC治疗方法的发展,OS已经明显延长,因此这一替代终点指标需要重新审视。(J Clin Oncol.2014年11月10日在线版)

    研究分析了1997~2006年间进行的22项一线mCRC研究中共计16 762例患者的个体数据;其中12项研究应用了抗血管生成和/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制剂。应用Cox 和 Copula 模型评估PFS(首次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事件)与OS的关系,采用R2检验(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计算试验特异性风险比。

    结果显示,44%的患者接受了含生物制剂的治疗,中位一线PFS为8.3月,中位OS为18.2月。PFS与OS之间呈中度相关(R2,0.45-0.69)。分别仅针对含生物制剂,非分层试验或优效性试验进行的分析均不能改善这一替代指标的相关性。

    研究者认为,现代的mCRC研究中,首次进展后的生存时间已超过了至首次进展时间。在这些研究中,无论是在患者水平还是试验水平均发现PFS与OS之间仅存在中度相关性。这一发现提示,治疗线数及后续有效治疗的类型不同导致了OS的实质性变异。因此将OS作为终点指标来评价某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受到了挑战。如需评价新药对mCRC患者一线治疗的直接疗效,PFS仍然是最佳研究终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云鹏教授述评:

    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最佳评估终点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多少年来PFS一直被认为是OS的最佳替代指标,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尤其在一线研究发现二者有时并不一致,PFS的延长并不总能转换成OS的获益。该研究通过对22项mCRC一线研究中一万多例患者的个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提示一线治疗的PFS与OS仅呈中度相关。而研究者认为对于评价某一线的疗效来讲,PFS由于不受后续治疗的影响,仍然是最佳的替代终点指标。

    然而,目前的PFS是通过测量肿瘤长径变化的RECIST标准得出,该标准诞生于化疗药物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靶向药物的问世已经大幅度改变了肿瘤随治疗的消长规律,依据RECIST标准得出的反应率、PFS与OS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差。

    就mCRC来讲,REGIST标准对于能深度缩小肿瘤的抗EGFR单抗,或是肿瘤缩小不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制剂的疗效评价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此得出的PFS可能并不能充分反应出药物的真实疗效,仍需要寻找更加适合的替代终点指标,这将是今后开展临床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