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较溶剂型紫杉醇优势明显

发表时间:2015-01-04

    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大型随机试验中,比较两类紫杉类药物赢家显然是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相比应用溶剂型紫杉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29%,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pCR率为38%。(摘要号 S2-07)

    Michael Untch在会上报告,亚组分析显示,无论乳腺肿瘤的生物亚型,HER2表达状态,激素受体类型,Ki67(细胞增殖标记物),或SPARC(抗性标记),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均更高。untch说到,“这种效果在所有亚组中观察到,尤其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同时我们需要长期的随访来验证PCR率增加能否转化为更高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依据之前的临床证据,德国妇科肿瘤学乳腺委员会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试验,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对比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溶剂型紫杉醇,患者接受每周紫杉醇治疗12周,然后12周使用表柔表星和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研究结果在德国试验开始后被认可。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修改方案,包括对所有HER2阳性肿瘤患者的采用联合抗HER2治疗。该试验样本数目基于假设溶剂型紫杉醇诱导PCR率为 33%。进一步假设含纳米白蛋白紫杉醇能增加PCR率到41%。统计分析非劣性界值为10%,如果有差异,进行优势性检验。该试验包括单侧或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可手术或不能手术的女性患者。对每个入组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激素受体、HER2、Ki67、SPARC状态评估。总样本为1204例。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中更多患者中断紫衫醇治疗,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 vs. 13.7%,P<0.001),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17% vs. 6.2%)。关于血液毒性,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更高(92.4% vs. 88.3%,P=0.019),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更高(87.3% vs. 81.5%,P=0.007)。

    3/4级血液毒性在两组之间的发生频率没有显着差异。所有组中最常见的骨髓不良反应有乏力,腹泻,皮疹,手足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肌肉痛,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中更多的患者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中差异唯一有意义的是周围神经病变,相比溶剂型紫衫醇组2.7%,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手臂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率为10.2%(P<0.001)。

    9%病理完全缓解率绝对值差异意味着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PCR的比值比增加了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9%病理完全缓解率的绝对值差异与浸润性癌或原位癌无关(43% vs. 34%,P=0.004),与淋巴结状态无关(49% vs. 40%,P=0.002)。

    (编译 阳泽龙 审校 黄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