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专题报道

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阐明中医证候的本质

发表时间:2018-08-17

    证候是中医对疾病某个阶段病因、病位及病理性质的高度总结,表现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无疑就是在对证候的理解、判断的基础上给予的有效治疗,也正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以前我们用西医学综合征(syndrome)来理解有一定局限性。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西医学认为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既然没有杀感冒病毒的药物,最基本治疗就是发汗解热。而中医学则认为感冒是由于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六淫之邪夹杂病毒乘袭。证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以及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偏重者易受外湿,治疗上则要分辨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证候,而且对表实里虚证有特殊的方剂,疗效当然也就较好。

    这就是笔者主张的通过临床实践深入研究证候现代医学的诠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建国以来除了沈自尹院士对肾阳虚用现代医学的诠释以外,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深度对证候的本质研究不多。沈院士的研究途径是在临床上从中医学角度观察两种疾病: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艾迪森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再通过实验研究而获得结论。

    笔者曾经指导过两位中医学出身又读过西医学院的医师攻读博士学位,我们共同观察过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候的现代医学内涵。其中一位研究的题目是探讨阴虚的本质。他后来发现多数阴虚患者IL-1升高,并且在小鼠中用IL-1诱导出近似阴虚的舌像,可能从细胞因子的水平诠释了阴虚的部分内涵。当然这可能只是部分机制,要全面通过分子生物学阐明阴虚,还需要更深入研究。其实在笔者看来,肺结核病形象来说就是林黛玉的临床表现,还有晚期肿瘤最后阶段出现的阴虚,都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的模型。

    笔者与另一位博士共同探索了人参复方对气虚的影响,后来得到张均田等研究证实人参补气的作用可能是皂苷Rg1。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对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途径。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证候类新药临床研究的一般考虑(征求意见稿)》首次将中医药传统思维与现代循证研究相结合,值得点赞。我希望由此能够深入认识、解析、诠释、阐明证候的本质,从而提高常见疾病的防治水平,对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自《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7月28日网络优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