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主动监测正日渐流行 超过七成患者选择主动监测作为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
根据相关报道,尽管晚于许多其他国家,但美国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主动监测(积极监测)正在日渐流行。一项大型研究证实71%新诊断的极低危(NCCN标准)前列腺癌患者选择主动监测作为起始治疗,40%的低危患者选择主动监测作为其起始治疗,是以往研究中的两倍。(自AUA年会)
“在一项多因素分析中,疾病危险度、患者年龄、患者个人标准都是选择主动监测的独立预测因子”,来自加州托伦斯泌尿外科的Shelton医师说,“在大型社区医院,主动监测正在快速地被越来越多的泌尿科医生所接受。这一治疗模式与指南和该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这种变化为将来教育质量的改进提供了机会。”
另外一项为期15年的主动监测项目随访数据表明,参加研究的患者死于其他原因的概率是前列腺癌的20倍,同时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和转移风险在15年后仍小于1%。尽管如此,超过一半的患者在随访期间选择了治疗。
“在过度治疗与低危癌症的致命风险之间需要一个平衡”,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Tosoian医生认为,“继续随访这些患者,我们可以更好地量化风险,进而从主动监测中获得更多受益。”
主动监测的患者比例
Shelton报告了一项由大型泌尿外科集团实践协会(LUGPA,由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八个泌尿外科中心联合组成)发起的研究。发起这项研究的背景是因为对主动监测观念的疑虑导致许多极低危、低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了过度的治疗。该研究在患者入组时就对患者主动监测的疑虑进行了考虑。
对主动监测观念的疑虑还来自不同研究的数据冲突,大型研究显示只有很低比例的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选择主动监测,但是更新更小的队列研究发现接近50%的这类患者选择了主动监测。
Shelton及其同事通过分析医疗记录,回顾性分析了在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新诊断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的治疗情况。研究者通过分析患者在随访期间的治疗记录或者是否有相应的治疗来确定患者是否接受了主动监测。该研究排除了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超过75岁的患者以及随访少于6个月的患者。
最终该研究纳入了1401例患者,包括252例(18.0%)极低危前列腺癌患者(NCCN标准)、526例(37.5%)低危患者和623例(44.5%)中危患者。在极低危组中,11%的患者接受手术,12%接受放疗,5%未随访,剩余71%的患者以主动监测作为其起始治疗。
在低危组中,26%的患者接受手术,25%接受放疗;在中危组中,43%的患者接受手术,34%接受放疗,8%接受主动监测。
似乎患者选择主动监测作为起始治疗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这一比例由55岁的34.8%增加到56~65岁的45.9%,再到66~75岁的59.9%。
以极低危患者71%的主动监测率作为基准,Shelton及其同事发现在LUGPA的八个成员中,这类患者的主动监测率从50%到90%不等,提示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以达到主动监测率的一致性。
主动监测的安全性
Tosoian分享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一项主动监测项目的相关经验。该项目聚焦于低危和极低危的前列腺癌患者(NCCN标准)。Tosoian及其同事认为主动监测利大于弊。
该项目的研究方案包括每6个月测定一次PSA、做一次体检,每年做一次前列腺活检。患者停止主动监测或开始治疗的最常见原因包括活检结果提示肿瘤危险度变化和患者的个人选择。随访中如果患者的PSA和体检发现可疑的异常,会增加随访的频率,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自1995年至今,将近1300例新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参加了这一项目,包括926例极低危患者和372例低危患者(NCCN标准)。中位年龄是65.7岁,随访平均时间5.3年。
迄今为止,总计471例(36%)患者停止主动监测接受治疗,导致该项目的10年干预率为50%,15年干预率为56%。Tosoian表示总共有49例(3.8%)患者死亡,10年死亡率为6.8%,15年死亡率为31.3%。但在这49例死亡患者中只有2例死于前列腺癌,因此前列腺癌的10年和15年死亡率均为0.1%。
此外,还有3例患者在主动监测过程中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因此前列腺癌的10年和15年死亡或者转移率均为0.6%。
“主动监测的时代已经到来”,来自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Loeb博士表示,“在美国,主动监测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过去只有不到10%的前列腺癌患者选择主动监测,现在我们听说有超过70%的患者接受了主动监测。霍普金斯医院的数据显示主动监测在10到15年中是安全,许多患者并不需要治疗,只有2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
(编译 汤星星 审校 张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