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纪要

发表时间:2015-08-17

    2015年7月1~5日,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在“聚焦癌症精准医学,完善肿瘤诊疗体系”主题的指引下,本次会议共收到432篇文章,经过专家委员会认真评选,选出了大会口头汇报交流论文和壁报展示交流论文。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年来我国肿瘤学相关领域取得的研究结果。本次会议也紧紧围绕国际肿瘤内科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设置学术内容,对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以期使参会者获取更多的新知识。现将会议内容简述如下。

    聚焦精准医学

    自2015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2015年2月我国习近平主席相继对精准医学做了论述,精准医学成了今年的热门话题。所谓精准医疗,是指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疾病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方法。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聚焦癌症精准医学,完善肿瘤诊疗体系”。围绕该主题,孙燕院士开宗明义:精准诊断,精准预防和治疗无疑是该时代努力的方向。一如靶向治疗已经挽救了许多乳腺癌肺癌肾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那样,如果人们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都能找到合适的靶点,那么医生就会变得更聪明,患者的受益会更大。但现实情况是:仅近半数的肺腺癌患者可被医生检测出关键靶点,在这条路上,很多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仍无所适从。因此,临床医生应该证实精准医学的理想和现实。虽然医生目前还无法完全做到精准治疗,但要有这种意识,并需要更多的同行开展全球性的临床研究以期获得突破。

    管忠震教授以今年ASCO报告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内容为例,向与会者阐述了其对精准医疗的理解。管教授表示,精准医疗的概念其实与个体化治疗的概念相近。以肺腺癌为例,肺腺癌要根据基因表达情况被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每类肺腺癌的治疗方法都不同,其治疗都是针对基因的改变给予的不同治疗。这与精准医学的要求是一致的。精准医学是将复杂的癌症从基因水平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并分别给予更精准的、有针对牲的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给临床肿瘤学带来的这些改变,也是当前临床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精准医学同样给新药研发和个体化放疗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丁健院士认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虽然代表着当今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主流方向,但其不尽如人意的总有效率和对个别患者显著的疗效导致其发展可谓举步维艰。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迫切地要求抗肿瘤药物研发革新理念、在推进药物研发的同时,尽早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而在放疗领域,于金明院士指出,个体化放疗是最理想的模式,其根据大量个体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基因水平参数做到 “量体裁衣”式的治疗,可谓精准医学的一个成功典范。但因其还面临个体化靶区精确勾画、个体化剂量施照等许多问题,尚需在精准医学的指引下开展多学科、多技术和多影像结合的临床研究。

    各学科进展纷呈

    大会主席石远凯教授在开幕式中介绍:21世纪的今天,临床肿瘤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就,带瘤长期生存对许多肿瘤患者而言已不再是梦想。在中国肿瘤内科发展的60年中,一代代医生见证了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肿瘤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及肿瘤治疗个体化的趋势。随着全球癌症负担的不断增加,生物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抗肿瘤药物的日新月异,肿瘤患者必将迎接新的曙光,肿瘤治疗必将迎来新的时代——精准治疗时代。围绕着主题,本届大会除了对肺癌淋巴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头颈部癌等常见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予以一如既往的关注外,对癌症姑息和疼痛治疗、肿瘤营养支持治疗、肿瘤免疫、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和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对肿瘤内科治疗相关的转化性研究等方面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今年ASCO年会报告的内容还是偏向靶向治疗领域,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吸引了无数眼球,PD-l/PD-Ll更是“火爆”全场。在本届内科大会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针对不同肿瘤类型、不同肿瘤分期、不同药物、不同联合方案的研究为国内医生详细介绍靶向治疗在多种肿瘤领域取得的突破。

    此外,本届大会还开设了青年专场,为青年医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舞台,以期培养我国肿瘤内科和肿瘤治疗领域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