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2016年ESMO淋巴瘤速报

发表时间:2016-11-2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刘卫平 朱军

      2016年欧洲肿瘤学年会(ESMO)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此次会议上各国学者围绕淋巴瘤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其主要问题简要总结如下。

      一、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克拉霉素单药治疗效果佳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07O)探讨了克拉霉素单药治疗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Z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在2003~2015年间共入组55例MZL患者,中位年龄65岁,男女比例为0.57︰1;40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器官受累,15例患者表现为多器官受累,主要受累器官包括眼附属器(30例)、胃(9例)、肺(7例);8例患者在一线治疗时选择克拉霉素单药,47例患者在二线及以上治疗时选择克拉霉素单药治疗。根据克拉霉素的用法患者被分为三组:13例患者接受克拉霉素500 mg bid,共6个月;19例患者接受克拉霉素500 mg bid(第1~21天),每35天重复,共3个周期;23例患者接受克拉霉素2 g/d(第1~14天),每21天重复,共4个周期。

      结果显示:克拉霉素单药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主要的不良事件包括1~2级恶心(17例)、味觉障碍(7例)、眩晕(4例)、头痛(3例),2例患者出现3级不良反应(恶心),2 g/d方案组具有更高的恶心发生率(52% vs 25%)。总有效率(ORR)为47%,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4%;原发胃淋巴瘤的ORR明显高于其他原发部位的淋巴瘤(78% vs 41%);中位随访33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2%,3年总生存(OS)率为96%,难治性疾病和IPI ≥2是PFS的不良预后因素;克拉霉素的用法与预后无相关性,1 g/d方案组和2 g/d方案组的ORR分别为41%和57%,3年PFS率分别为60%和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荐未来的临床试验考虑使用克拉霉素1 g/d。

      二、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预防:大剂量甲氨蝶呤必不可少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08O)探讨了大剂量甲氨蝶呤(MTX)预防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作用。242例DLBCL患者接受R-CHOP方案免疫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其中95例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高危因素[特殊结外器官(睾丸、肾、肾上腺、脊柱、鼻旁窦、眼眶轨道、乳腺)受累、IPI评分4~5分];36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接受了大剂量MTX(3 g/m2),共3~4个周期联合或不联合鞘注化疗,11例仅接受鞘注治疗。中位随访51个月,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为4.5%,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1%(1/147)和11%(10/95);在高危组中,未接受预防、仅接受鞘注化疗、接受大剂量MTX联合或不联合鞘注化疗组的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分别为17%(8/48)、18%(2/11)和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R-da-EPOCH更有优势

      乌克兰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09O)证实了R-da-EPOCH方案在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方面比R-CHOP方案更有效。该研究纳入2011~2015年共6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中位年龄27岁(17~45岁),随机分为R-da-EPOCH组(36例)和R-CHOP组(33例),接受免疫化疗6个周期联合或不联合放疗(30~36 Gy)。结果显示:R-da-EPOCH组和R-CHOP组的ORR分别为100%和75.7%,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9.4%和48.5%,3年PFS率分别为83.3%和66.7%,3年OS率分别为94.4%和76.2%。

      四、双打击淋巴瘤

      临床病理独具特点

      爱尔兰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13P)探讨了双打击淋巴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该研究纳入2013~2015年共152例高级别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FISH检查发现21例存在myc基因重排,其中9例同时存在bcl2重排(1例伴有bcl6重排),被诊断为双打击淋巴瘤;9例患者的免疫组化(Hans标准)提示肿瘤均起源于生发中心;4例患者既往有滤泡性淋巴瘤病史;经过标准方案或剂量增强方案的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5例患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体移植2例,异基因移植3例),1年OS率为67%。

      五、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骨髓侵犯:PET检查不能取代活检

      韩国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25P)探讨了PET对成熟T/NK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预测价值。该研究纳入31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其中12例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13例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5例为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1例为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8例(25.8%)患者经骨髓活检证实存在骨髓侵犯;PET视觉评估法显示2例(6.5%)存在骨髓侵犯,Deauville 5分法显示11例(35.5%)存在骨髓侵犯,虽然PET与骨髓活检的一致率高达90.3%,但是其结果对OS并无预测价值,因此对成熟T/NK细胞淋巴瘤患者而言,PET检查并不能替代骨髓活检。

      六、淋巴瘤治疗并发症:

      依然值得关注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18P)探讨了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该研究纳入12项临床试验中的1717例NHL患者,其中DLBCL占34%。结果显示:51例(2.9%)患者发生59次深静脉血栓,自入组临床试验至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中位时间为63天,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Khorana评分和DLBCL。

      中国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28P)探讨了淋巴瘤患者治疗过程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该研究纳入2009~2014年共2212例初治淋巴瘤患者。结果显示:间质性肺炎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9%(7/287),在NHL中的发生率为2.4%(76/1925);间质性肺炎发生前中位化疗数为3个周期;末次化疗后至发生间质性肺炎的中位时间为17天。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11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3例死亡;66例(79.5%)出现化疗延迟,14例(16.9%)提前终止化疗;69例患者在间质性肺炎缓解后再次接受化疗,22例(31.9%)出现间质性肺炎的复发,其中原方案化疗组的间质性肺炎复发率明显高于替代方案化疗组(65.4% vs 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症状(HR=4.221,P=0.001)和药物过敏史(HR=4.019,P=0.011)是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