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2016 ESMO年会看点:结直肠癌及公共话题

发表时间:2016-11-23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 陈功

      2016年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于当地时间10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作为继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之后全球最受关注的临床肿瘤学盛会,ESMO年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而2016年也是ESMO官方决定将学术大会更改为每年一次的首次年会,之前ESMO年会是与欧洲癌症大会(ECC)一起联合召开的,双数年以ESMO命名,单数年以ECC命名(比如2015年在维也纳召开的2015 ECC-ESMO大会)。 鉴于ESMO指南在结直肠癌,尤其是直肠癌和晚期结直肠癌(mCRC)方面独到的贡献,在结直肠癌领域,业界专业人士对ESMO年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中国医生参会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我们一同看看结直肠癌(CRC)领域的热点话题及引人注目的公共话题有哪些。

    第一天:要点速览

      一、CRC继续教育专场 mCRC:如何整体规划、全程管理

      议题:

      1) 一线靶向治疗进展后的治疗选择:跨线还是交叉?(D. Arnold)

      2) “再引入”: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吗?(C. Tournigand)

      3) 治疗中的标志物:有助于确定最佳治疗顺序吗?(C.Montagut)

      很显然,这个教育专场的设置是关注mCRC治疗中的几个令人关注的核心问题: 第一个话题是关于全RAS野生型mCRC,抗VEGF(如贝伐珠单抗)和抗EGFR(如西妥昔单抗)两类靶向药物均可以选择,也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模式,而且两种模式可以互为一、二线治疗。

      对于那些一线治疗中选择了贝伐珠单抗的患者,一旦进展后的治疗选择可以有两种,一是更换化疗方案、贝伐珠单抗继续使用的“跨线”治疗策略,一是更换化疗方案并停止贝伐珠单抗转而使用抗EGFR(如西妥昔单抗)的“交叉”治疗策略。

      很显然,前者符合mCRC治疗治疗基本原则中的“将一个有效药物疗效最大化”的原则,并且很好的配合了贝伐珠单抗的慈善赠药原则;而后者则符合mCRC治疗中“最大程度将患者暴露在所有有效药物中”的基本原则。

      目前这两种策略均是标准临床治疗策略,尚无一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疗效孰优孰劣。本次ESMO教育专场特意邀请Arnold教授来探讨这个话题,作为贝伐珠单抗“跨线”治疗最重要的TML研究的PI,Arnold教授能就这个话题带给我们更新的数据及理念;而关于抗EGFR靶向治疗的“跨线”治疗策略,刚刚开始起步探索,数据相当少。

      本教育专场的第二个话题关于“再引入”(re-introduction)的话题,也是mCRC全程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一线治疗中,对于那些没有手术治愈机会的mCRC而言,延长生存和保证生活质量是治疗的主要命题;在一线强烈治疗一段时间后肿瘤会得到控制(这段开始的治疗称之为‘诱导治疗’),此时为了减少治疗相关毒性,尤其是奥沙利铂带来的神经毒性,标准的临床治疗策略就是将诱导治疗中毒性较大的细胞毒药物暂停、仅保留毒性较低的药物(如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单药或联合)进行“维持治疗”。

      在维持过程中一旦肿瘤进展,此时临床策略就是再次给予患者强烈治疗,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将原来诱导的方案重新使用,称之为“再引入”,第二个选择就是交叉到二线治疗。

      目前两种选择孰优孰劣也没有RCT来验证。这个话题同第一个跨线还是交叉的话题具有类似的意义。来自英国Tournigand教授(10年前关于一线FOLFOX和FOLFIRI头对头比较的V308研究的PI)的解读,这些国际大家的经验给中国同行带来不少的启示。

      本专场的第三个话题是关于“治疗中”(on-treatment)的生物标志物的内容,从题目来推测,应该是探讨在治疗开始后如何利用各种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疗效、判断各种治疗顺序(如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的先后使用顺序)。由于目前我们帮助治疗决策的标志物非常有限,比如,治疗前的RAS状态,也只是一个负性疗效预测标志物,仅能排除那些对EGFR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并不能预测真正有效的患者,其他的抗VEGF靶向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更是没有有效的预测标志物。因此,这个话题的设置,也是很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的!

      在第一天的会议还有几个专场是具有共性的,值得各领域的医生共同关注。

      二、癌症免疫治疗的继续教育专场

      议题:

      1)癌症免疫治疗的基础知识。

      2)癌症疫苗:我们真的制造出有效的疫苗了吗?

      3) T细胞治疗:适用人群?何时开始?

      4)免疫检查点:我们真的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吗?

      在癌症免疫治疗如火如荼的今天,ESMO以继续教育专场的形式较为系统地为癌症从业医生讲授免疫治疗相关知识,设置的话题都很有前瞻性和临床实用性,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神话还是现实:癌症与妊娠

      议题:

      1) 患者的愿景;

      2) 坦然面对患癌 ——挑战与公众认知;

      3) 癌症治疗中维持生育功能的考量;

      4) 挽救母亲和婴儿的证据构建- 泛欧妊娠注册;

      5) 挽救一个生命、丧失一个未来?

      本次ESMO年会以“患者倡议专题”(Patients Advocacy Track)的形式来讨论“癌症与妊娠”这个话题,应该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对于中国的癌症从业医务人员来说,借鉴意义更大。

      一方面,由于癌症治疗效果的改善以及民众生育观念的改变,目前国内癌症患者对于这个话题的现实需求其实是日益剧增,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这一块的教育、临床实践经验几乎是空白,尤其是妊娠期间合并癌症的情形,国内的处理方法基本就是简单的一刀切:先行流产后进行抗癌治疗。

      早在几年前,我曾经在一次ESMO会议上参加了类似的一个专场讲座,其中一个病例讨论环节,就是这样的一个病例,印象中是一个孕妇查出了乳腺癌,然后讨论如何处理,在投票环节,我习惯性的寻找“流产”这一备选答案(那时在国内几乎就是标准的临床流程)时,发现人家的所有备选答案里根本没有这一选项,才意识到在这一领域国内外的处理理念差异如此巨大。因此,个人认为这个专场很值得国内同行进行关注。

    第二天:要点速览

      一、 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热点话题及一个直肠癌专场

      议题:

      1)BRAF、KRAS、MSI和基因签名:研究现状?

      2)直肠癌最优的辅助治疗是什么?

      3) 结肠癌辅助治疗中的辅助病例。

      辅助治疗历来都是各大学会年会教育专场的老牌议题之一,本次ESMO年会也不例外。但由于结直肠癌的整体治疗并没有突破性进展,随着10年前确立了奥沙利铂成为Ⅲ期结肠癌标准辅助化疗药物、伊立替康和所有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均不能用作辅助治疗等基本原则以外,近10年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业界在做的主要是如何“精准”治疗,比如寻找辅助化疗更适合、更能或不能获益的人群。

      因此,本次专场设置也遵循了这个思路:来探讨各种标志物的价值、个体化处理特殊病例。关于直肠癌的辅助化疗,尤其是接受了术前同步放化疗(CRT)后的术后辅助化疗,也面临同样问题,由于缺少RCT研究数据,基本是经验性治疗,本次教育专场设置相信也是为了更加精准的治疗该群体。

      二、ESMO-KACO(韩国临床肿瘤协会)联合专场

      议题:直肠癌

      1)聚焦分子诊断: 液体活检/cfDNA能取代或加入到常规诊断检查手段吗?

      2)所有患者都需要“三联学科治疗”吗?

      3)聚焦放化疗: 如果真的需要,应如何优化?

      4)聚焦全身治疗: 辅助化疗的价值

      在这个联合专场中,主办方选择的主题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议题,这也是个临床问题众多的热点话题,纵观近5年来不论是ASCO年会还是ESMO年会,几乎每年都有关于LARC的专场。

      众所周知,LARC目前的标准治疗模式是“术前CRT+TME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需要接受包括放疗、手术、全身化疗在内的所谓“三联学科”联合治疗,该模式最大优点就是显著降低了LARC的术后局部复发率,且经过CRT后部分患者肿瘤完全消退(临床/病理完全缓解),因此对临床实践提出了一个挑战:这些肿瘤完全缓解的患者是否还需要手术?

      这对那些手术将会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或带来严重功能性并发症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但另外一方面,放疗并不能改善对疾病的远期控制(总生存),同时,放疗对手术安全性的干扰及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性功能和膀胱功能)也是明显的。

      因此,目前对于LARC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在往精细化方面发展,也即越来越倾向于将患者精准分层,不是千篇一律让所有LARC患者都接受“三联治疗”,部分患者“去放疗化”,部分患者“去手术化”,部分患者“去辅助化疗化”,该专场聚焦的正是这几方面的话题。

    第三天:要点速览

      一、ESMO-CSCO联合专场: “癌症的科学研究如何转化到临床?”

      议题:

      1)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Coukos, ESMO)

      2)临床实践中如何实施有限外显子还是全外显子的二代测序?(张绪超,CSCO)

      3)结直肠癌中的BRAF突变亚群:从研究到临床再到研究快速转化的例子(Tabernero, ESMO)

      4)癌症的AIK基因融合(吴一龙,CSCO)

      和国际知名学会联合举办会议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在近5年来的CSCO年会上已经设立了CSCO-ASCO、CSCO-ESMO、CSCO-JSMO(日本临床肿瘤学会)等国际专场,相信参加过刚结束的2016 CSCO年会的同仁应该深有感受。

      而ESMO是在第一个在年会上与CSCO设立联合专场的国际著名学术组织,早在2010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ESMO年会上,时任CSCO主任委员的秦叔逵教授与时任ESMO主席的英国牛津大学David Kerr教授联合主持了第一次的ESMO-CSCO联合专场,当时精心安排的主题是“精准医学:人种的差异是关键吗?”,之后“ESMO-CSCO联合专场”成为ESMO年会的保留项目,每次的选题都很有前瞻性。

      这次2016年ESMO-CSCO联合专场聚焦转化医学,也是匠心独具。众所周知,做好转化研究,是精准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业界更关心的可能是在这个领域,中国大陆和欧洲都做了些什么、准备做什么、能否有更多的合作等话题。 本次联合专场,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代表CSCO官方主持会议并亲自作报告,现场参会的中国同道亲临会场参与了讨论。

      二、结肠癌口头专场

      第一专场:

      1) 452O:6周对比12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完成术前CRT后手术从6周延迟到12周是否能在MRI上观察到更大的肿瘤退缩?(英国皇家MARSDEN医院)

      2) 453O:FACS研究的6-12年随访结果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定期CEA和CT随访以监测肿瘤复发(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学院)

      3)LBA20-PR:Ⅲ期研究LUME-结肠1结果:Nintedanib对比安慰剂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后的mCRC(Van Cutsem)

      4)454O: CCTG/AGITG CO.23 Ⅲ期研究napabucasin [BBI608](NAPA)对比安慰剂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后的mCRC(D. Jonker)

      5)455O:BRAF突变型mCRC接受BRAF抑制剂Dabrafenib或MEK抑制剂Trametinib联合抗EGFR帕尼单抗治疗的疗效及ctDNA分析结果(R. Corcoran)

      第二专场:

      1)456O:Ⅱ期研究PRODIGE14-ACCORD21-METHEP2 ctDNA和CTC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法国居里研究所)

      2)457O:FIRE-3研究中MiR-31-3p是西妥昔单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法国巴黎大学)

      3)458O:EORTC SPECTAcolor研究(EORTC晚期结直肠癌有效临床试验筛选平台)——可做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基因改变(Folprecht,德国德累斯顿大学)

      4)459O:PETACC8研究结果 ——ERBB2改变是接受FOLFOX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一个新型预后标志物(法国巴黎大学)

      5)460O:POLE校验区域突变能甄别预后非常良好的一个结直肠癌免疫源性亚群(英国牛津大学)

      6)461O: PETACC8研究结果——全RAS和BRAF野生型Ⅲ期结肠癌患者FOLFOX对比FOLFOX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J.Taieb,法国)

      原创论文口头报告专场是各种学术会议里最受关注的部分,因为这基本代表了该领域的重要进展,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的突破性进展都是在该领域最顶尖的学术会议上首先公布研究结果。

      比如,癌症诊疗的最新成果,往往会选择首先在ASCO上汇报,回顾已经结束的2016年ASCO年会,在CRC领域并没有什么突破性或特别重要、极具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结果发布,2016 ESMO年会CRC领域也未出现令人惊艳的研究结果。

      口头汇报的11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和新药临床研究领域,鲜有惊艳之作。 2016 ESMO大会一共设立了三个“主席专场”(Presidential Symposium),类似于ASCO年会的“全体大会专场”(Plenary Session),年会学术委员会公选出来的突破性、最重要的研究结果一般就放在这样的专场来汇报,不论是ASCO还是ESMO,这样的研究几乎都以LBA(Late Breaking Abstract,最新摘要,也即要到汇报前24小时甚至更短时间才向参会代表公布摘要的研究)形式来交流。

      2016 ESMO的三个主席专场一共交流12篇LBA报告(主要集中在免疫治疗、肺癌和泌尿系肿瘤领域),没有一项是CRC领域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CRC的研究,真的是处在深深的寒冬里。 那么,在“口头报告”专场交流的11项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哪些呢?

      首先可以关注CRC领域唯一的一个LBA投稿论文,即Nintedanib用于mCRC末线治疗的“LUME-结肠1”研究。Nintedanib是一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作用靶点是VEGFR1、VEGFR2和VEGFR3,FDA于2015年10月15日批准该药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从研究题目可以看出,LUME是Nintedanib用于癌症治疗的一系列研究,本次大会报道CRC的结果。但鉴于TKI的抗癌机制、既往的研究成绩,再加之CRC目前的基础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一客观先决条件,不论如何,值得期待Nintedanib能否成为继瑞戈非尼、雷莫卢单抗和TAS-102之后又一个能用于mCRC末线治疗的药物。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研究就是455O,关于BRAF突变型mCRC的多靶点抑制。BRAF突变型患者尽管比例相当少(占mCRC中的5%~8%),由于预后非常差,对常规治疗疗效差,而成为一组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目前对该群体的治疗共识是强烈治疗,比如细胞毒三药化疗(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但该模式的毒性也显著增加,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很高,而且,患者一旦进展,就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因此,业界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既往单纯的BRAF抑制剂治疗已经宣告失败,而本次大会报告的这项研究,探索了多种靶向药物联合的新策略,基本思路就是通过BRAF抑制剂活化BRAF通路、MEK抑制剂活化MEK通路,从而让失活的EGFR通路重新活化,这样抗EGFR靶向治疗(帕尼单抗)也许就会变得有效,从公布的摘要结果来看,令人鼓舞,这一策略也许是可行的。

      三、特别专场:结直肠癌分子研究的新挑战

      议题:

      1)结直肠癌新分类:“过时的分子”?

      2)液体活检:可以用于临床实践了吗?

      3)BRAF突变:治疗的方法是什么?

      4)具有罕见分子学改变的患者:他们需要精准的处理吗?

      5)mCRC的免疫治疗:MSI及后MSI时代

      很显然,有关“分子标志物”的话题,是精准医学最热门、最重要的话题,可以这么说,没有标志物,就没有精准医学。最重要、最好的标志物,应该是自身就是一个治疗靶点,比如c-kit突变之于GIST(胃肠间质瘤)、EGFR突变之于肺癌;其次就是尽管不是治疗靶点,但可以预测某些治疗方法的疗效,比如RAS状态之于mCRC的抗EGFR靶向治疗。而第三类标志物或分子事件,就是只具备预后价值,本身不是治疗靶点、也不具备对现有有效治疗手段的疗效预测价值。

      遗憾的是,目前在CRC领域,第一类标志物或分子事件基本上尚未发现,第二类也极少,而最多的第三类,却很难改变目前的临床实践和疾病结局。从本次年会的口头报告专场内容就可以明显的发现这一点,目前CRC领域探索的主要还是第二、三类标志物。

      本专场聚焦这一前言话题,正如题目所言,是一个大挑战,尽管能意料到不会有突破性惊喜,但每个议题梳理的都是已经有所发现的方向,每个细小的进步都值得关注,也许能给你带来灵感呢。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

      四、观点争鸣: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何时才是最佳的手术时机?

      议题:

      1)议题介绍并第一次观众投票

      2)争议性观点1:等待更长时间再手术似乎更好(Chau, 英国) 争议性观点2:越快做手术越好(Lefevre,法国)

      3)第二次观众投票

      本次的“观点争鸣”类似于以前的“辩论”专场,而且还设置现场投票,形式比较新颖,很有吸引力。本次的争议性话题选择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的手术时机问题,这本来就是目前临床意义很大的一个热点话题。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目前的标准治疗模式是术前新辅助治疗(短程放疗5×5或长程同步放化疗)+TME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在这个模式中,经典的5×5新辅助放疗后的手术时间是RT结束后第二周马上手术,这样做的优点是放疗的毒性几乎还没开始,对手术的干扰很小,但缺点就是肿瘤还不会出现退缩,体积大小不会改变,因此对于手术切除率、环周切缘(CRM)阳性率的改善是不会有帮助的,这也是标准短程放疗一般不用于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术前CRT模式则要求在RT结束后一段时间后进行手术,等待一段时间的主要优点是局部放射有一个迟发效应,能带来进一步的肿瘤退缩、体积缩小,甚至于肿瘤完全消失;有助于提高切除率、减少CRM阳性率,乃至让患者免于手术之苦。

      因此,近来有一些趋势就是延长等候时间,比如,经典的5×5短程放疗后如果延迟手术时间,肿瘤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缩,因此指南也开始推荐该模式;这一趋势在CRT模式就更加明显,主要是发现随着等候时间的延长,能显著增加肿瘤完全缓解的机会,而且在这个延长的等候期间,可以将打算在术后进行的“辅助化疗”提前来进行,一来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要远远差于术前治疗),二来,这也在某种程度提高了肿瘤缓解率,可能有助于全身控制。

      我们从NCCN指南推荐近10年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一现象:最早的时候推荐CRT后4~6周手术,然后是5~8周,2015年后开始推荐5~12周后手术,我估计以后可能还会延长,尤其对那些希望达到临床肿瘤完全缓解而采用“观察等待”非手术治疗策略来保全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CRT后,将来估计会将等候期延长到12周后再来评估是否手术。

      鉴于此,近两年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出现一个新名词“全程新辅助治疗, Total Neoadjuvant Treatment, TNT”,就是用来特指这些将所有术后拟进行的辅助化疗全部提前到术前来做,从而延迟手术、乃至避免手术。

      但时间的延长,放射治疗的远期毒性渐渐显现,例如局部纤维化、组织水肿等,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增加手术后并发症,而且,对于大多数不能完全缓解患者而言,荷瘤等候时间的延长,也会有肿瘤进展的风险、增加患者的心里负担。

      因此,延迟手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决策、扬长避短是关键,这个“观点争鸣”专场就此给同道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第四天:要点速览

      一、壁报讨论专场和一个

      特别专场

      议题:

      第一组PD讨论:

      1)462PD:Ⅱ期研究GONO MACBETH - RAS/BRAF野生型mCRC一线mFOLFOXIRI + 西妥昔单抗(Cet) 治疗后维持治疗中Cet 对比贝伐珠单抗)Bev)(Cremolini,意大利比萨大学)

      2)463PD:接受氟化嘧啶(FP)+Bev对比单纯观察作为维持治疗的mCRC患者中影响结局的临床因素分析——荷兰CAIRO3和德国AIO 0207研究的荟萃分析(Goey,荷兰)

      3)LBA21:Ⅱ期研究MOMA – mCRC一线FOLFOXIRI+Bev治疗后维持治疗中Bev单药对比Bev + 节拍化疗(metroCT) (Falcone,意大利比萨大学)

      4)LBA22:Ⅱ期研究AIO KRK 0209, CHARTA- mCRC一线治疗FOLFOXIRI+Bev对比FOLFOX+Bev(Schmoll,德国)

      第二组PD讨论:

      5)464PD:mCRC既往1线含奥沙利铂方案失败后FOLFIRI+瑞戈非尼对比FOLFIRI+安慰剂的2:1随机双盲II期研究(O’Neil,美国)

      6)465PD:Ⅲ期研究TERRA-TAS-102用于亚洲mCRC患者末线细胞毒化疗的随机双盲研究(kim,韩国)

      7)466PD:Ⅱ期研究NEXIRI 2-PRODIGE 27-索拉菲尼和伊立替康(联合对比单药)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RAS突变型mCRC患者(Samalin,法国)

      第三组PD讨论:

      8)467PD:PETACC6最终结果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卡培他滨对比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用于术前CRT和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研究(Schmall,德国)

      9)468PD:FIRE-3研究的手术治疗数据回顾性分析-FOLFIRI联合Cet对比Bev用于KRAS野生型mCRC一线治疗(Neumann,德国)

      10)469PD:Ⅲ期研究JFMC37-0801最终结果-卡培他滨用于Ⅲ期结肠癌辅助化疗24周对比48周的研究(Yamaguchi,日本)

      11)LBA23_PR:通过测定血循环中核小体来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一种新型表观遗传学免疫检测方法(Herzog,比利时Volition公司)

      壁报讨论(PD)专场是自由投稿论文里继口头报告之后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了,很多研究结果也是可以带来临床实践改变的,因此也备受关注。

      纵观2016 ESMO结直肠癌领域的PD专场,一共交流11篇论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四个研究都是关于mCRC一线治疗的, 由于整体治疗没有突破,因此,几乎所有研究讲的都是治疗策略、思路的细化、调整,具体体现在常用方案的不同顺序对比、不同组合的对比(一线的三药/靶向对比两药/靶向),而一线策略的对比中,基本少不了维持治疗的内容。这些情况都在这四个PD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反应。这些研究的结果,相信对临床实践还是很有帮助的,是“接地气”的研究。

      第二部分的三个研究都是关于新药“攻城略地”的,所以几乎集中在末线或二线,拜耳的瑞戈非尼从末线单药治疗继续向二线联合治疗推进、大鹏公司的新药TAS-102继续了瑞戈非尼上市前的老套路——做完全球注册临床RECOURSE之后继续做亚洲版的注册临床研究,为在亚洲mCRC治疗市场抢一杯羹做最后准备。而拜耳治疗肝癌的金牌产品索拉菲尼这次也来参与mCRC市场的攻城略地,而且另辟蹊径,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群体RAS突变型mCRC,还大胆了一回——不走寻常路,绕开末线单药的老套路,直接和伊立替康联合用于耐药性mCRC,让人看到了当年西妥昔单抗逆转伊立替康耐药经典研究BOND的身影,从结果看,拜耳这次的宝似乎押对了,如果发现的疗效预测标志物能得到验证的话。

      第三部分的四个研究都是辅助/新辅助、mCRC手术切除和早诊的,也很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关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是否加奥沙利铂的欧洲PETACC 6研究最终结果并没带来意外,依然是阴性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组完成方案规定治疗的仅53%,而卡培他滨组是67%,不知如果单纯比较这些完成治疗计划的群体,结果会怎样?

      大家最关心的也许是FIRE-3的手术治疗信息,在主要研究结果公布3年之后,千呼万唤的手术信息才姗姗来迟,如果不是研究者有意安排这个披露时间点的话,真的不知应该作何解释?因为在FIRE-3主要结果公布之后,西妥昔单抗组在ORR、DPR和OS方面显示了优势,既往的经验和理念告诉我们,影响mCRC结局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转移瘤的手术切除或局部毁损性治疗,而对于初始不可切除者,ORR可以转化为切除率,因此大家当时推测FIRE3的数据会不会将这个故事情节完美串联起来:Cet显著提高ORR,进一步转化为二次手术切除率,从而最终提高了OS。2013年公布主要结果时,有了开头和结尾,但没有中间,今天,终于补齐了。

      但结果却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Cet组和Bev组的手术治疗是一样的。这个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个人觉得需要思考两点:一,高ORR没有转化为高切除率,因为那时的MDT没做好?二,局部治疗一样的情况下,全身治疗的强度、顺序也许是改善OS的关键。 第三部分中日本的辅助治疗6个月对比12个月的研究更有意思,全球目前在探索缩短辅助治疗(IDEA研究,3个月FOLFOX对比6个月),我们的日本同道却反其道而行之。

      不管结果如何,有两点值得思考:部分高危复发患者,如Ⅲc期,是否应该延长辅助化疗能更加获益?二,日本研究是单药卡培他滨,那么在Ⅲ期结肠癌辅助化疗标准为含奥沙利铂的今天,如何解读这个结果?

      二、特别专场:左右半Ⅳ期结肠癌-部位会改变你的治疗吗?

      议题:

      1)主席介绍(F. Ciardiello,意大利)

      2)结肠癌的部位问题(H.Lenz, 美国)

      3)帕尼单抗研究中左右半部位的数据分享(M. Peeters,比利时)

      4)FOLFIRI/Cet及FIRE-3研究中左右半部位的数据分享(V. Heinemann,德国)

      5)CRYSTAL研究中FOLFIRI/Cet左右半部位的数据分享(Van Cutsem,比利时)

      6)CALGB 80405的数据分享(H. Lenz,美国)

      7)支持性观点讨论(D. Arnold,葡萄牙)

      8)反对性观点讨论(A. Cervantes,西班牙)

      这个特别专场,我个人认为应该是2016 ESMO结直肠癌领域最重要的专场了,没有之一。从大会的安排可见一斑:主持人意大利著名教授F. Ciardiello也是现任的ESMO主席和2016 ESMO年会主席,大会主席亲自主持这个专场,分量不言自明;大会将这个专场安排在哥本哈根厅,这是2016 ESMO年会会场里最大的厅,本次年会开幕式和颁奖典礼就安排在这个大厅。

      那么,这个专场为何如此重要?这就是该专场聚焦于2016年mCRC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原发瘤部位(右侧结肠对比左侧结肠)与疗效(主要是EGFR靶向治疗)的关系。

      自从2016 ASCO年会报到了相关研究结果后,这个话题变得炙手可热,迅速成为各大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

      本次ESMO年会这个特别专场的安排,组织者是花费了特别的心思的,也将给参会者带来巨大的收获。我们知道这个议题的核心就是部位能否作为疗效预测的指标?我们都知道部位只是表象问题,鉴于左右半结肠癌在胚胎起源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分子生物表型和肿瘤生物学行为,这才是背后的“元凶”。

      而目前兴起的分子靶向治疗,其疗效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分子特征的影响,因此,最有可能影响疗效的应该是mCRC的分子靶向治疗,要探索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两个方面的临床研究数据:化疗+靶向治疗对比单纯化疗,以及不同靶向药物头对头研究数据,来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中,上述数据是否具有不用的疗效预测价值。而从作用机制、既往研究数据来看,抗VEGF靶向治疗与部位关系不大,因此,话题的焦点就集中到部位是否影响了抗EGFR靶向疗效这个角度来了。

      本次专场的议题安排来看,很好体现了“摆数据、讲事实”的原则,最宝贵的是,基本把EGFR靶向研究的主要研究数据都会呈现出来: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FOLFIRI、FOLFOX,化疗+靶向对比单纯化疗、不同靶向对比;最遗憾的是,今年刚刚公布结果的中国重要研究TAILOR估计来不及分析部位的问题,要不然,必将成为重要的数据呈现。

      从参与研讨的嘉宾整容来看,完全就是2015年ESMO年会“RAS野生型mCRC一线初始靶向治疗之争:抗VEGF还是抗EGFR?”专场的翻版,唯一缺席的就是CALGB 80405研究的PI、美国Venook教授,本来应该由他亲自来介绍80405的研究结果的,不幸的是,大约2周前Venook教授扭伤了腿,不得不取消ESMO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