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01-302期(完成)-1.jpg

鼻咽癌未受累颈部选择性上颈放疗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16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等报告的研究显示,对于N0~N1期的鼻咽癌患者,与标准全颈部照射相比,保护未累及颈部的选择性上颈部照射可提供相似的区域控制,且其辐射毒性更低。(Lancet Oncol. 2022, 23: 479-490.)

该研究纳入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后分期的患者、使用放疗治疗、多中心设计、患者有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且以毒性减少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研究结果,为鼻咽癌患者全颈部照射及上颈部照射领域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预计大量患者可从这种有效且毒性较小的治疗中受益。

超过70%的新诊断鼻咽癌患者表现为单侧颈部淋巴结受累或无淋巴结受累。过去十年中,大多试验关注诱导和巩固化疗的治疗升级。但目前治疗方案下,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已不到20%,在这一相对低风险人群中,个体化的降级治疗重新受到关注。

该开放标签、非劣效性、随机、对照Ⅲ期试验在中国3个医疗中心进行。入组标准为:年龄18~65岁;KPS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为70~100分;依据第七版UICC/AJCC TNM分期系统分期为N0~1期;未接受治疗的、病理类型为非角化性癌、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

在2016年1月22日至2018年5月23日期间,研究共纳入446例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颈淋巴结阴性侧上颈部照射组(224例)和全颈部照射组(222例)。给予原发灶和肿大的咽后淋巴结70 Gy的总剂量,给予受累的颈部淋巴结66~70 Gy的总剂量,给予高危肿瘤靶区60~62 Gy的总剂量,给予低危肿瘤靶区54~56 Gy的总剂量,共照射30~33次,每周5次。对于Ⅱ~ⅣA期患者,建议接受以顺铂为基础的静脉化疗(包括诱导化疗+同期化疗,或单纯同期化疗),根据医疗中心和淋巴结状态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为意向治疗人群的局部无复发生存期。若上颈部照射组和全颈部照射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的95%CI上限差异在8%以内,表明非劣效。

在2016年1月22日至2018年5月23日期间,469例被筛查的患者中 446 例被随机分配接受上颈部照射(224例)或全颈部照射(222例)。中位随访时间 53 个月。结果显示,3年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在上颈部照射组(97.7%,95%CI 95.7%~99.7%)和全颈部照射组(96.3% ,95%CI 93.8~98.8 )相似,两组差值为-1.4%(95%CI -4.6%~1.8%),达到非劣效性(P<0.0001)。

在预先指定的患者亚组分析中,观察到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组间未观察到显著的相互作用。上颈部照射组和全颈部照射组3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均相似:总生存率分别为99.1%和96.4%(分层HR=0.39,95%CI 0.12~1.25,P=0.1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3.5%(HR=0.85,95%CI 0.40~1.78,P=0.15),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3%和95.4%(HR=0.88,

95%CI 0.36~2.16,P=0.67)。

虽两组急性辐射相关毒性作用相似,但上颈部照射组晚期毒性发生率低于全颈部照射组,包括任何级别甲状腺功能减退(30% vs. 39%)、皮肤毒性(14% vs. 25%)、吞咽困难(17% vs. 32%)和颈部组织损伤(23% vs. 40%)。治疗期间无患者死亡,治疗后全颈部照射组1例患者死于非癌症相关原因(皮肌炎)。

该研究是第一项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与标准全颈部照射相比,在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方面,未受累颈部的选择性上颈部照射具有相似的疗效和显著的功能益处。两治疗组 3 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局部无复发生存率相似。试验显示了上颈部照射与全颈部照射相比的临床益处,包括晚期毒性作用少,在某些生活质量指标方面有改善,不过多数无临床意义。该研究结果支持在N0~1鼻咽癌患者中采用未受累颈部的选择性上颈部照射。因超过 70% 的新诊断鼻咽癌患者存在单侧颈部淋巴结受累或非淋巴结受累,预计大量患者可从这种有效且毒性较小的治疗中受益。

(编译 李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