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新型选择性ALK抑制剂对晚期NSCLC显示良好活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2

克唑替尼(赛可瑞),一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药物。ch5424802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口服ALK抑制剂,在携带ALK重排,包括携带克唑替尼耐药基因的肿瘤细胞株中显示了良好活性。据柳叶刀肿瘤学杂志报道,日本学者Takashi Seto等进行了一项Ⅰ-Ⅱ期研究(af-100jp),发现CH5424802对未经ALK抑制剂治疗的携带ALK重排基因的晚期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

研究入组条件包括: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并携带ALK重排的晚期ⅢB,Ⅳ期或复发的NSCLC患者;ECOG评分0或1;参加Ⅰ期部分的患者必须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的治疗;参加Ⅱ期部分的患者必须接受一个或多个化疗方案的治疗。

在Ⅰ期部分,24例患者接受从20 mg至300 mg ch5424802,21天为一个周期的剂量爬坡试验,所有患者都至少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300 mg,一天两次的患者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或4级不良事件,这一剂量随后在Ⅱ期研究中进一步测试。

在Ⅱ期研究中,46例患者接受300 mg,一天两次,21天为一个周期的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忍受的不良事件或自愿出组。在46例患者中,43例(93.5%)出现客观缓解(2例为完全缓解CR)和1例(2.2%)由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为疾病稳定(SD)。没有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两例患者由于过早出组而未知疗效。所有患者肿瘤缩小均在30%以上,对治疗反应迅速,65%的患者在治疗3周内(第一周期)和87%例患者在治疗6周内(第二周期)出现肿瘤缓解。研究仍在进行之中,40例患者(87%)仍继续接受治疗。平均治疗时间超过7个月(范围1~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6个月。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味觉障碍(30%)、AST升高(28%)、胆红素升高(28%)、血清肌酐升高(26%)、皮疹(26%)、便秘(24%)、和ALT升高(22%)。治疗相关的3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4%,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4%,胆红素升高2%,皮疹2%,ALT升高2%;无4级不良事件。据调查,皮疹的临床表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皮疹不同。

5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11%),包括脑水肿,桡骨骨折,肿瘤出血,硬化性胆管炎和过敏性肺泡炎。4例患者(9%)因脑水肿、肿瘤出血、间质性肺病和硬化性胆管炎而停止治疗,除了脑水肿,所有这些不良事件都认为与治疗相关。总体而言,22例(48%)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出现治疗中断,但均无需减量。

研究认为,ch5424802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性ALK重排NSCLC的安全高效的药物。进一步证实该药疗效并评估对克唑替尼耐药患者活性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编译 刘芳 何圆 审校 尤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