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79-380期(完成)-1.jpg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ctDNA改变可预测dMMR/MSI-H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4

法国巴黎欧洲乔治·蓬皮杜医院Taïeb等报告的对一项随机对照试验(SAMCO-PRODIGE 54)的二次分析发现,治疗后1个月时,循环肿瘤DNA(ctDNA)的变化可预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长期预后。(JAMA Oncol. 2025年6月18日在线版)

ICI极大地改变了dMMR/MSI-H mCRC的治疗前景;然而,ICI的使用受到原发耐药性和停药时间的挑战。在这种治疗背景下,ctDNA是否可以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仍然未知。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接受ICI治疗的dMMR/MSI-H mCRC患者中,评估肿瘤特异性甲基化标志物检测ctDNA的预后和预测作用。

这项预先指定的SAMCO-PRODIGE 54随机临床试验的次要分析评估了接受avelumab或标准化疗的dMMR/MSI-H mCRC患者的ctDNA,在二线治疗中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以评估其预后作用。研究者前瞻性地获得血浆样本用于ctDNA分析,并使用亚硫酸亚盐转化的游离细胞DNA(cfDNA)的数字液滴聚合酶链反应扩增WIF1和NPY基因,以定量ctDNA水平。这些样本于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法国的49个地点收集,分别在基线(V1)和治疗开始后1个月(V2)收集。数据分析时间为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日。

主要结局是根据基线ctDNA阳性或浓度及早期ctDNA变异[ΔctDNA=(V1-V2)÷V1],比较两组的PFS和OS。

预测分析纳入99例患者,平均年龄66岁;51例女性(51.5%)的血浆样本可用于V1时的ctDNA评估,其中74例的样本也可用于V2时的ctDNA评估变化。在99例可获得V1时血浆样本的患者中,基线ctDNA阳性或浓度与临床结果无关。

ctDNA的变化(截止于中位数)与两组的PFS(HR=2.98,95%CI 1.77~5.01,P<0.001)和OS(HR=3.61,95%CI 1.81~7.17,P<0.001)显著相关。这种相关性在接受avelumab治疗的患者中(PFS:HR=4.22,95%CI 1.77~10.1,P=0.001;OS:HR=17.40,95%CI 3.82~79.70,P<0.001)比在化疗组患者中(PFS:HR=2.09,95%CI 1.03~4.21,P=0.04;OS:HR=1.51,95%CI 0.61~3.72,P=0.38)更明显。

379-380期(完成)-22-.jpg

avelumab(与化疗相比)改善了倾向于ctDNA应答者的PFS(HR=0.33,95%CI 0.14~0.77,P=0.008),但并未改善不良应答者的PFS(HR=1.32,95%CI 0.67~2.62,P=0.42)。ctDNA应答和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相结合可准确预测长期OS。

在多变量分析中,缺乏ctDNA应答与avelumab组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R=7.27,95%CI 2.23~23.7,P=0.001),但在化疗组没有这种相关性(HR=1.61,95%CI 0.66~3.93,P=0.30)。

(编译 赵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