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AI治疗绝经后乳腺癌分子图谱鉴别免疫相关耐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1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激素撤退疗法是治疗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的最有效的内分泌治疗。然而,对不同的治疗反应的精确的分子机制及耐药原因的了解仍十分有限。(Clin Cancer Res. 2013314日在线版)

Otago大学的研究者尝试通过检测AI治疗的全部转录效应,鉴别与AI耐药相关基因和通路。研究者对112例接受阿那曲唑新辅助治疗的绝经后妇女ER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基线和治疗2周后活检,最终获得了81对配对的(基线和治疗2周后)基因表达数据,分析鉴别最普遍的基因和通路表达变化和与抗增殖效应差最相关的治疗前基因和通路。

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FDR<0.01),1327个基因存在不同的表达差异。增殖相关基因和经典的激素依赖型基因的表达下调,而胶原蛋白和趋化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一项独立的研究证实与阿那曲唑抗增殖效应相关的炎性标记在治疗前存在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如SLAMF8和TNF)高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治疗一样与内分泌治疗反应较差相关(P <0.001)。该研究显示,AI临床治疗反应不同,分子作用机制之间差异很大。炎性标记物基线表达越高,AI的抗增殖反应越差,故应进一步作为新的生物标志和AI治疗的潜在靶标进行评价。(编译 吕雅蕾   审校 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