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1.jpg

内容解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16

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北京市2016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中肺癌发病情况图19,图中可见2006~2015年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而世标率则保持稳定。其中的“世标率”与“发病率”有什么区别?

发病率指的是一定期间内,特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对于肺癌而言,该指标描述的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新发肺癌的实际状况。

世标率全称为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肺癌的世标率不再反映肺癌的实际发生情况,该指标只是用于不同地区或相同地区不同时期之间的肺癌发病率比较,目的是使之具有可比性。为什么要对发病率进行年龄标化呢?因为年龄是肺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如果不同地区或相同地区不同时期之间的人群年龄结构相差很大,则无法确定发病率的差异是年龄构成不同还是其他影响因素导致的。所以年龄标准化实质是找一个“年龄结构标准”,在同一个年龄结构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发病率,以评价其肺癌疾病负担的差异。

2015年的肺癌发病率为63.77/10万,较2006年(50.03/10万)上升了27.5%;但是经过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调整后,2015年肺癌发病率为29.43/10万,较2006年(30.54/10万)变化不大。可以解读为:2006~2015年北京市的实际肺癌发病率是逐渐升高的,但是发病率的上升主要归因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去掉十年间年龄因素老化的影响之后,肺癌世标率基本稳定。

结肠镜检查对早期发现结直肠病变有什么意义

北京市结直肠癌发病率由2006年的27.42/10万上升至2015年的39.93/10万。结直肠癌发病率30岁以后逐渐升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位,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第四位。

结肠镜对早期结直肠病变的筛查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欧美和日韩等国的肿瘤筛查指南中,明确推荐45岁以上的居民接受结肠镜定期检查。北京市也已将结肠镜应用于居民的癌症筛查,针对40~74岁北京市常住居民每年开展结直肠癌筛查惠民工程。

由于很多人对结肠镜检查不够了解,担心疼痛而不愿做检查,往往带有抵触心理。其实结肠镜检查并不可怕,检查时医生将肠镜经肛门送入到结肠的起始部位(回盲部),通过管道前端的电子摄像头观察肠道黏膜。当医生在高清显示器上发现可疑病灶时,通过活检孔道置入活检钳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病变部位的良恶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结肠镜的构造更加精密、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完成从检查到治疗的一系列操作。

大部分结肠癌起源于结肠息肉,息肉是一大类常见的结肠病变,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等,通俗的说,息肉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如果我们肠腔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很难有所察觉。部分具有危险的息肉,可慢慢长大,最终发展成为结直肠癌。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摘除这些潜伏在身体内的“炸弹”,完全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供稿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注:

[1]2015年北京市肿瘤登记数据覆盖北京市十六个区,上报的肿瘤发病资料为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全部疾病的疾病分类编码采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编码采用ICD-O-2(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第2版)。 

[2]年龄标化发病率采用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  

[3]2016年北京市对2011年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入户随访,获得了该人群的生存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