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195期全球肿瘤快讯-1.jpg

马兜铃酸风波席卷学术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14

马兜铃酸日前在各大媒体朋友圈刷屏,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论文登上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杂志封面,文章指出马兜铃酸是肝癌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导致我国及亚洲其他地区肝癌的罪魁之一,马兜铃酸甚至中药一下子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不过马兜铃酸不是第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1992年比利时发生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此后马兜铃酸肾毒性广为人知,2002年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入一类致癌物。2013年9月《财经》杂志就曾发文指出,已被证明为强致癌物的马兜铃酸在欧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都被禁用,但在中国大陆仍被作为处方药管理应用。很多家庭都储备了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用于感冒止咳等。

关于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是存在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有30多种,例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细辛等,这些中药一般是用来祛风湿、止痛、消炎等。一种中草药往往有几百甚至上千种成分,马兜铃酸是其上千种成分之一。

二十多年前,一名比利时医生发现欧洲几十名长期服用减肥药的女性发生肾脏损伤,研究发现是其中一种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广防己所致。之后也有其他研究发现有些慢性肾病与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有关。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中泌尿系肿瘤发生率较高。

随着对马兜铃酸毒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含马兜铃酸中草药的限制也在不断加强。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药材在2003年就已被国家药监局禁止使用和销售,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连4个药材的中成药品种按处方药管理。

最新版《中国药典》仅收录细辛、天仙藤和马兜铃3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对其使用方法也有明确限制。以细辛为例,其马兜铃酸含量必须低于十万分之一。按照规定,病人每天服用细辛的量为2~3克,其中马兜铃酸的含量不超过30微克,且马兜铃酸水溶性差,煎煮过程可以降低其含量。

有学者认为,马兜铃酸这类致癌物并无安全剂量可言,不是说吃得少就没有问题了,摄入马兜铃酸草药20年后仍可检测到马兜铃酸代谢产物。早在2013年,研究就发现其致癌机制是代谢产物dA-AAI与人体DNA形成加合物,诱导碱基突变发生癌症,一个碱基突变就已足够。

研究详情

研究者团队来自中国台湾地区,肾癌和肝癌高发,中草药广为民用。研究者检测了大量肝癌病例样本后发现,检测的台湾地区98例肝癌病例78%具有马兜铃酸诱变基因突变特征,大陆89例样本中该比例为47%,东南亚56%,北美4.8%,欧洲1.7%(见图)。研究者认为,该研究提示近八成中国台湾地区肝癌和近半数的大陆肝癌,都是马兜铃酸诱变的。

研究者将这种突变类型(A:T → T:A)认为唯独只有马兜铃酸可诱导,其他致癌物是否会诱导这类突变,研究者并未理会。早在1994年,就有研究发现,氯乙烯可引起人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以A:T → T:A为主,并可引起肝血管瘤乃至肝癌。显然,研究者将这类突变作为马兜铃酸指纹是有问题的,诱导这类突变可能并非马兜铃酸所特有,还有其他致癌物诱导突变类型也并未全部研究清楚。

专家解读

有关专家指出,中药可能确实存在毒副作用,但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缺乏直接证据,若患者的确服用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或在患者体内或肝癌组织内的确检测到马兜铃酸相关成分(如马兜铃酸DNA加合物),可作为直接证据。该研究仅提示肝癌发生可能与马兜铃酸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谢院生教授、陈香美院士指出,该研究并没有提供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更没有中药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教授指出,该研究中,患者的服药史不明确、是否服用含马兜铃酸年制剂及其药物种类、成分含量、服用剂量、时间疗程、基础疾病等均不清楚;关键病例数较少,取样代表性不足,难以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肝癌发生的客观真实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梁爱华教授的团队用大鼠进行过比较充分的动物实验,并未观测到马兜铃酸对肝脏的影响。目前,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相关性未得到动物实验的支撑。除马兜铃酸外,还有其他致癌物能导致该研究论文所描述的基因突变。该研究中,台湾的98例肝癌样本里有88例是肝炎病毒阳性,这些病例的肝癌是否与肝炎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编译 陈默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