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第六个TYP(1993~1995)生物治疗遇到拦路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2

我们在胃癌诊断包括部分早期胃癌诊断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临床上遇到的绝大多数毕竟还是晚期肿瘤。对晚期病例手术和化疗是两大主要疗法,但疗效都已进入“饱和”难以提升的状态。那时国际上提出并试用生物疗法,其中,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成为主要探索对象,而且的确在少数患者的治疗中见到一缕曙光。但问题是对很多患者根本无效,极少数甚至加速死亡。例一陕北的农民一年养肥一头牛,父亲得了胃癌,儿子把牛卖了,拿到医院买几支细胞因子给父亲用,最后父亲还是死了,牛也没了。那时“生物导弹”的说法风靡一时,我们也进行了大量尝试,就是把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物质,如毒素、抗癌药、细胞因子等通过化学方法连接到抗体上,通过抗体选择性地将其带到肿瘤细胞,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反应。设想很好,设计也很好,且在体外和动物体内观察到令人振奋的结果,发表了很多文章,有些同事还因此晋升了教授。遗憾的是这种“导弹”用到人体,结果不如人意。根本原因:①我们用的是小鼠的抗体,进入人体会诱发人抗鼠抗体的产生,后者将其作用抵消;②“导弹”分子进入瘤体很少,杯水车薪,不足以杀灭肿瘤;③研究对象为肿瘤的动物模型,与人差距甚远,在小鼠身上发现的阳光未必都能给人带来温暖。当然,否定生物治疗完全行不通,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太早。但要成功必须有重要理论或实践的突破,才会引发革命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