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介绍>> 支持治疗科>> 媒体报道>> 正文

临床科室

媒体报道

关注死亡质量: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是一回事么?

原创 2015-10-10 北肿姑息中心 丁香头条

编者按:近日,一份《2015 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的发布,引起了人们对于死亡质量的关注。丁香园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的专家,解读姑息治疗理念。

姑息治疗是什么?

姑息治疗理念 80 年代进入我国,1990 年在孙燕教授等人的推动下,把 WHO 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向全国。此后,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于世英教授,现任主委王杰军教授为代表的姑息治疗专家团队的努力下,姑息治疗在我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姑息治疗其实不等于临终关怀

姑息治疗最早来源于临终关怀,但两者并不等同。不仅有很多民众对此有误解,有很多医生也会混淆这两个概念。临终关怀仅是姑息治疗的重要方面,姑息治疗不等于临终关怀。

事实上,姑息治疗在肿瘤治疗初始期就应该介入,并且伴随疾病诊治全过程,甚至在某些阶段应该成为主要治疗手段,直至患者尊严辞世及后期居丧期服务。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姑息和死亡教育甚为重要。

姑息治疗不仅关注患者的躯体、心理的感受,而且涉及到社会及心理等多个层面,秉承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全社区的姑息服务理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癌痛折磨,使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帮助家属正视现状,在平静与感激中与患者共同面对。

整合全部社会资源,为患者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全方位医疗关怀和服务,用专业和服务、努力和爱心帮助每一位病人及家属得到最恰当的治疗和关怀。

2014 年《世界姑息联盟颁布的姑息治疗地图集》显示我国姑息治疗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缺乏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

每100万人口中姑息治疗服务提供者分别为:

我国姑息治疗尚处起步阶段

相较于姑息治疗在西方国家深入开展和普遍接受而言,国内的姑息治疗专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人说目前国内姑息治疗发展滞后与政策覆盖不足、舆论引导欠缺、社会关注度低有关,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公众层面对姑息治疗概念偏移的理解。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及家属认为肿瘤的姑息治疗就是临终关怀,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等待的治疗手段。还有部分患者认为姑息治疗对于延长生命没有帮助。甚至有患者认为姑息治疗就意味着放弃治疗,放弃了生命的希望。

在此列举两个实际案例,以期引起业内人士共鸣:

案例一:老年女性,因胸背部疼痛就诊,诊断为右肺癌 IV 期(双肺、肝、骨转移)。

家属要求尽力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命。给予积极靶向治疗及后续多程化疗,同时给予镇痛治疗。但因镇痛药物应用不规范,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控制均不理想,且出现的严重的便秘及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

因病情进展,患者出现两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胸闷、气短、疼痛等渐加重,建议以姑息对症治疗为主。家属提出「姑息治疗」是不是就是意味着「放弃治疗」,是要「等待死亡」吗?

在详细讲解姑息治疗的正确理念后,患者家属感慨,其实他们一直忽视了患者本人的「疼痛」。其后给予患者规范化镇痛及积极症状控制后,疼痛缓解且耐受性良好,饮食及精神状态好转。并且家属也放弃了原本要进行的临终前的强化治疗,最终患者舒适地走完了人生最后里程。

案例二:中年男性,诊断:胃癌晚期(腹腔淋巴结、腹膜、肝脏转移)。

患者因合并腹膜及腹腔淋巴结广泛转移,伴发腹腔积液及肠梗阻。保留腹腔引流管引流积液。且依靠肠外营养来维持生命。各项生化指标均异常,体能状态极差,尽管如此,患者本人仍然强烈要求手术切除腹腔内所有转移瘤,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科室医生充分评估病情后反复跟家属进行了沟通,告知其目前进入临终关怀期,建议家属帮助其完成未尽的事宜,提升生命意义直至尊严辞世,而不是一味地积极治疗肿瘤。反复跟其沟通及交流后患者仍有些许疑惑。

事实上,恶性肿瘤的神秘面纱至今仍未揭开,早在 20 世纪初,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就镌刻着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要求「总是去治愈」。

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早日摸索出适合中国人姑息的治疗医护模式,健全姑息治疗的系统,使之成为一门更成熟、更完善、更权威的学科,将这份大爱在人间传播!

本文及相关研究数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提供。

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