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介绍 >> 病因学研究室 >> 详细介绍

临床科室

科室简介

病因学研究室目前有工作人员7人(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5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6人。先后承担了科技部973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大国际合作等项目;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8项,7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在Molecular Cancer, Genome Bi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PNAS,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EBioMedicine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引用超过3600次;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5部。

研究室长期从事肿瘤病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首次证明人胃能合成N-亚硝酰胺类致癌物NMU,发现SLC17A5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硝酸盐离子通道;发现CDKN2A基因反义链新LncRNA基因P14AS及其作用机制;发现一组胃癌转移DNA甲基化标志物;发现CDKN2A/P16 CpG岛甲基化能够直接抑制该基因转录,促使人正常细胞永生化,发现并最终证明P16 CpG岛甲基化可用做口腔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癌变预测标志物;发现CDKN2A基因共同缺失序列,创建灵敏的测定方法,发现该基因同时存在拷贝缺失和扩增现象,分别与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癌前病变癌变和消退密切相关,有重要临床应用潜能;揭示RNA甲基化存在上游调控网络,发现TTC22基因能够以m6A途径上调WTAP表达,影响肿瘤发生发展。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1. CDKN2A/P16基因失活驱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转化研究:探索CDKN2A基因拷贝数变异及其在预测癌前病变癌变和影响CDK抑制剂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探索P16 CpG岛甲基化驱动细胞永生化/恶性转化作用及其机制;探索P16基因DNA甲基化、染色质构象变化与基因拷贝数变异内在联系;

2. RNA m6A甲基化水平的上游稳态调控网络的构成和功能及应用研究:探索TTC22等一组脚手架蛋白在协同控制细胞WTAP和FTO等基因表达,维持细胞RNA m6A稳态和应激过程,驱动肿瘤发生发展和耐药性形成的作用。


导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