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组织建设

春游南池子湿地

---春游南池子湿地

发表时间:2013-05-31
作者:玉渊潭活动中心
    北京癌症康复会玉渊潭活动中心于2013年5月8日组织会员到大兴南海子湿地公园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当天一大早,大家陆续集结到公主坟北的指定地点。北京癌症康复会秦茵秘书长也来到了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活动,大家非常高兴。七点半两辆空调大巴载着我们近百名会员准时出发,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 路上非常顺畅,八点多就到了南海子公园的南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个面积很大、布满了植被的宽阔广场,其间形状各异的花坛将之隔成了两条宽阔的主道,道旁伫立着兽头的六棱形特制立柱,尽头隐约可见一个三间门面的皇家牌楼,这即是公园南门的标志。 因为早,游人还不多,空气特别清新,走进大自然,会员们都很兴奋。在中心领导的组织安排下,大家三五成群地漫步会集到牌楼前,照了集体像后自由组合进园游览。 看了简介才知道南海子湿地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而且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公园很大,从平面分布图上看,分为东南部主门景观区、西南部山地景观区、西部湿地风貌区、北部南囿秋风景区和东部园艺花卉景观区等五大景区。据资料介绍,总面积为11.65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颐和园。比起市里的公园,这里比较清静,环境很好也很干净,湖面很大。进入公园后,特别吸引大家的是西北角的麋鹿苑和东南角的牡丹园。 牡丹园里生机盎然,牡丹花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放眼望去,是那样的美丽。我们在花海中徜徉,赏心悦目,飘飘欲仙,仿佛自己都成了花仙子。很多会员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那些怒放的花朵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谁也不愿意马上离开。 从牡丹园到麋鹿苑几乎要绕半个东湖,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些远远抵挡不住大家对麋鹿的好奇和向往。因为不少会员通过电视节目,对这种动物的历史遭遇有所了解。大家都知道,麋鹿本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的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因此俗称为“四不像”。1865年被法国神父大卫发现,此后陆续引到进欧洲。我国野生的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1900年八国联军疯狂劫掠,猎苑毁于战乱,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国家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辟出近千亩土地,在麋鹿老家南海子建成麋鹿苑。这里有丰美的苇草,泥泞的沼泽,为麋鹿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在大家既然来到了南海子,当然要去看看麋鹿啦!从东湖的东岸,沿着湖边栈道慢慢走向西岸,再沿东湖西岸向北走,经过一座独特的三拱石桥,远远看见了麋鹿苑的边界。我们来的时间不凑巧,正赶上麋鹿发情怀孕期,公园禁止游人进入谷地近距离观看麋鹿,以免对麋鹿造成不必要的惊吓。为此,我们只能在麋鹿苑围栏外的观鹿台看了。所谓的观鹿台就是在麋鹿聚居河谷地最近的山头上修了两个像房子一样的观望亭,但实际上麋鹿群离这里还很远,我们必须用相机或摄像机拉近放大才能勉强看清楚麋鹿的雄姿。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很满足。 我们进入麋鹿苑内的台地,树木植被治理得非常好,林间道路和一些小建筑修得巧妙自然。这里是鸟类的天堂,我们远远地看到湿地环境下的鹤、天鹅和一些水鸟自由地活动。在台地深处,我们几乎是零距离地观看了自由状态下生活着的孔雀,它们不怕人,拖着长长的漂亮尾巴随心所欲地在草坪上、林间道路上以及游人休息区里走来走去。此时可能也是孔雀求偶的季节,不时听到它们发出清脆的叫声,而且孔雀开屏时有发生,这是人们善待动物的结果吧。孔雀开屏的瞬间实在太漂亮了!给会员们带来极大的惊喜和快乐。麋鹿苑内的路边,还有不少雕塑,其中两组意味深长,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一组为字的雕塑,分别是森、林、木字,最后则是个十字架,象征地球上的森林已经越来越少了。另一个叫做灭绝动物墓地,是一排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倒下的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动物种类,最后一只人类的大手在阻挡骨牌继续倒下。 下午三点,活动按计划结束,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准时返城。